顶点小说网 > 红楼之板儿的种田生活 > 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一章

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一章

小说:红楼之板儿的种田生活作者:檀竹字数:0更新时间 : 2021-07-20 18:55:09
听了杨伦一席话,  王珣也知道自己的亲事不宜再拖,回到家中便同狗儿与刘氏说了。

        狗儿听了,心中又是高兴又是担心,  高兴的儿子人才出众,  以致各家争相结亲,  担心的是时间仓促,  要是选错了人家以后可就麻烦了。

        刘氏虽不懂朝廷大事,  但也知道轻重,  听完后低头想了想,  方道:“既是这样,我这两日便设一次赏花宴,  请各家夫人小姐赏花吃酒,  再细看看。”

        如今她相中的有四五家,根基门第都极好,其中有三家便是书香之家,她一直犹豫不决,  正好趁这次赏花宴再观察一下几家姑娘的品行,选个合适的早些定下来。

        狗儿也无异议,  只是想起自家儿子的脾气,  还是有些不放心,再三确认道:“真的都交给我们料理?你先前还不高兴我们做主,这次有什么要求趁早说明,  可别等我们定下了又再来反悔。”

        王珣闻言苦笑一声,  道:“如今非常时候,  也顾不得那许多了,我相信爹和妈的眼光,也不必选什么高门大户,  只要对方门风清正,姑娘读书识字,性情稳重,为人孝顺就行了。”

        这一段时间下来他也想明白了,他希冀的自由恋爱根本不可能,如今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选一个,他也不要求太多,至少要读书识字,日后成了婚也有些共同语言,不至于相敬如‘冰’。

        狗儿与刘氏听了俱都松了口气,这几个要求都不难,刘氏道:“这个不难,等我相看好了就告诉你,不过终究是你娶亲,同不同意还是要由你拿主意。”

        王珣自是明白,答应了一声。

        计议已定,王珣便告退回房了。

        刘氏看着儿子离开的背影,眼角眉梢都是愁意,原先她还愁板儿的亲事,如今想同咱们结亲的人家多了,却更加令人犯愁。

        狗儿见状不禁摇头,道:“儿子如今懂事了是好事,你怎么反倒愁眉苦脸起来了?”

        刘氏深深叹了口气,道:“板儿这孩子打小主意就正,先前也是因为不想随便结亲,才迟迟没有定下

        ,我原说这次中了探花,选择的人家多了,可以好好给他选一个知心合意,四角俱全的媳妇,偏又有这许多顾虑。”

        刘氏虽不太懂王珣的想法,但却是一片真心为儿子着想,无论如何还是希望他能娶一个合意的妻子。

        狗儿却不大在意这些,摆手道:“男人娶亲娶贤,重要的是人品,什么中意不中意的,当初咱们也是面都没见过就成了亲,如今不还是过得好好的?谁都是这样过来的,成了亲日子久了自然就中意了。”

        刘氏叹了口气,知道狗儿理解不了,也没有再多说。

        次日,刘氏便下了帖子,请各家夫人小姐于后日赏花。

        如今京中人人皆知王珣青年未娶,连亲事也未定下,如今刘氏这般大张旗鼓摆酒设宴,用意不言而喻。

        因此凡有心结亲的人家都携了姑娘赴宴,潘夫人也携了小女儿潘雅同来。

        刘氏早就得了杨伦夫人的口风,知道潘家有意结亲,潘家门第清贵,潘嵩又是翰林院掌院,心中自然遂意,只是吸取了当初吴家的前车之鉴,不想重蹈覆辙,故一直不曾拿定主意。

        这日宴席上,刘氏特意留心观察,见潘小姐模样儿生得十分齐整,性情温柔腼腆,潘夫人亦是温厚之人,心下便松了口气,已同意了三分。

        之后又仔细打听了潘家情况,知道潘家祖上亦是寒门,不过教子有方,接连三代皆是科第出身,潘嵩更是做到了翰林院掌院,可谓是满门清贵。

        其他几家虽好,但皆有不些不妥之处,因此思虑一番之后,刘氏还是属意潘小姐。

        拿定了主意,刘氏便同众人商议。

        狗儿对潘家亦是十分满意,道:“潘家就极好,门第清贵又不打眼,潘大人又是翰林院掌院,若两家结了亲,在翰林院也能多照应板儿一些,再合适不过。”

        王珣虽是探花,但探花三年便出一个,并不稀罕,况且自家门第根基到底薄了些,潘家书香门第,潘嵩又贵为翰林院掌院,说来还是自家高攀了。

        黛玉却有些担心,她也是过来人,最是知道王珣的

        心事,一直想找个心意相通之人过日子,素日言谈间也更欣赏那些有主见有想法的女子,她昨日也同潘小姐交谈过,性子虽好,却太绵软了些,王珣未必会喜欢。

        只是这些话她却不好向刘氏说,毕竟这些只是她的猜想,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刘氏与狗儿都愿意,她也没理由反对。

        因此犹豫片刻,黛玉还是咽下了口中的话,想着回头寻个机会单独同王珣说。

        刘氏见黛玉不言语,只当她也同意了,便转头问刘姥姥:“您老怎么看?”

        刘姥姥已是耄耋之年,这一年来精神越发差了,反应也有些迟钝,听了这话似乎有些糊涂,茫然道:“是同巧姑娘结亲么?”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怔,刘氏忙道:“您老听岔了,板儿要定的是潘家小姐。”

        刘姥姥听了,愣了半日,才疑惑道:“潘家小姐?那是谁?”

        刘氏无奈,只得耐心解释了一遍。

        刘姥姥勉强听明白了,知道不是巧姐,顿时有些失望,哦了一声,便不言语,不过片刻便又打起瞌睡了。

        刘氏见状,暗暗叹了口气,命人扶了刘姥姥回房歇息。

        黛玉便也趁机告辞了。

        刘氏怔怔出了半日神,其实不止刘姥姥,她也喜欢巧姐的人品,明理懂事,知书达礼,更难得的是行事稳重,又是与板儿自幼相识,可谓是青梅竹马,可惜的是如今身份上差了些,不然与板儿真是一对。

        她当初也起过这个心思,只是造化弄人,两人有缘无分。

        既然相中了潘家,刘氏便想着早些定下来,以免夜长梦多,因此次日便叫了王珣过来商议。

        王珣知道后沉思良久,潘家人口简单,潘嵩性情虽有些圆滑,但这些年来官声不错,与各方势力也没什么牵扯,倒是个合适的人家。

        至于黛玉所说的潘小姐性情,也只能日后再说了,至少不是惹事的性子就好。

        因此思虑半日,左右权衡,最后还是点头同意了。

        刘氏松了一口气,忙请了杨伦夫人过府,请她做中

        人,向潘家提亲。

        潘家对王珣十分满意,不过还是按惯例矜持地推拒了一次,第二次方允了。

        两家商议了一番,择了四月十二过下定。

        谁知潘嵩胞姐忽然病逝,潘小姐身为侄女,亦要为姑母服九个月大功,潘家便与王家商议了,等服满后再行定礼。

        刘氏虽有些失望,但这是人伦孝道,王珣身为朝廷命官,更不能逾矩,落人话柄,因此这定亲之事只能暂且按下。

        王珣也不知为何,得知此事后反倒是松了一口气。

        自从入了翰林院,王珣便常被长康帝传召,或是讲经,或是拟诏,十分受倚重。

        人人都只知道这位新科探花前途无量,又有杨伦在,倒也无人与他为难。

        另一边,翠袖也打听清楚了王珣的身世来历,以及王潘两家定亲之事,只是犹豫着要不要告诉安宁郡主,踌躇了好几日,眼看着安宁郡主脾气越来越坏,实在拖不下去了,才硬着头皮禀告了。

        安宁郡主听到王珣同潘小姐议亲,顿时怒火中烧,对着翠袖便一耳光扇了过去,骂道:“这样大的事怎么不早点来回我?!”

        翠袖捂着红肿的脸颊,勉强忍住泪水,道:“郡主恕罪,他们两家行事隐秘,议亲都是私下商议,并未声张,奴婢也是才打听到的。”

        安宁郡主闻言,面色越发阴沉,恨不得拿鞭子抽死翠袖,到底想起是祖母给的人,这才勉强忍耐下住了。

        奶嬷嬷崔氏最知安宁郡主脾气,见状心中暗暗叫苦,她不过因病回家歇息了几日,谁知就出了这样的事。

        安宁郡主虽是宗室郡主,却终究是未出阁的女儿家,如今却惦记上了才见一面的外男,一旦传出去了可是天大的丑闻,安宁郡主的名声固然毁了,她们服侍的人也要吃不了兜着走。

        想到此处,崔嬷嬷心惊胆战觑了一眼安宁郡主神色,小心翼翼道:“郡主,如今潘家小姐已经同王大人定了亲了,我看不如就罢了,以郡主的身份容貌,什么样的青年才俊配不上,何必委屈自己?”

        安宁郡主闻

        言,脸色立马阴沉下来,咬牙道:“我看中的东西便是我的,潘雅算什么玩意儿,也配同我争?别说定亲,便是成了亲也得给我下堂!”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