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止境 > 第一百零一章 帝皇之术

第一百零一章 帝皇之术

小说:止境作者:陈长安字数:3503更新时间 : 2020-09-20 20:40:08
县衙那头在李府掘地三尺,仍是找不到任何蛛丝马迹,最终只能以江湖仇杀草草了案,李府灭门一案亦由此成迷。

得知案情后人云亦云的小镇百姓对此是讳莫如深,无一不乖乖闭上了嘴巴,倘若李府当真是由于得罪了某个江湖势力,故而招来了灭门之祸,可见那些江湖中人的手段是如何心狠手辣,天晓得会不会在小镇中留下眼线,直至案情余波平息才算真正收场,所以谁也不想因口舌之快掺上性命。

似乎自从苦海金莲花期以来,小镇的波澜便不曾平息,颇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意思,而又不知何故,李府一案过去不久,在小镇任职多年的知县大人被火速调回京城,在任期间那位王姓知县大人推行无为而治,在镇子这么些年虽没有留下过什么点睛手笔,更别谈大刀阔斧让小镇焕然一新的功绩,但也算得上是两袖清风洁身自好的一届廉吏,所以在那位知县大人离开小镇时,仍有不少百姓夹道送行。

当那位知县大人的马车一路缓缓驶过长街,不知是因为对小镇依依不舍而黯然神伤,还是另有其由,知县大人好像没有了往日的精神气,轻轻掀起布帘又轻轻放下,脸上表情麻木,目光复杂难喻。

马车就这么缓缓地驶出小镇,送行的人潮目亦逐渐散去。

官道颠簸,在路过镇口那座城隍庙之时,忽有微风卷起车帘,知县大人微微斜目望向车窗外,却见城隍庙前站着一位身形虚无的黄袍人影。

知县大人神情平静,作为小镇阳间的父母官,他早就听闻过这位行阴司之职的城隍爷,亦听过他波澜壮阔的事迹,可谓读书人仰仗之楷模,只不过在小镇任职多年从不曾有机会目睹真容,想不到会在离别之际有幸见上一面。

黄袍男子对着马车微微一楫,一道常人无法洞悉的空灵声线传至耳边:“请对这座人间手下留情。”

车帘轻轻垂下,知县大人的脸色阴郁难明。

驶出葫芦镇十里,马车突然放缓了速度,官道之上出现了两道人影,一位气态不俗的素袍公子,一位秋水长眸的紫衣女子。

坐在车头操纵缰绳的蓑衣马夫急忙停住马车,下车便要向素袍公子跪倒行礼,素袍公子却摆手示意莫要多礼。

葫芦镇本来就位于天盛南陲,苦海地界又是名副其实的穷山恶水,故而从南往北路途险恶,不说虎视眈眈的山贼草寇,单单是李家一百多条性命,那位同样掌触小镇的兵部尚书大人,绝对不会轻易让他回到京城,而知县大人又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一届书生,能够担此护卫北上的重任,车夫自然是不是普通人,乃由素袍公子亲自挑选的死士高手,除此之外,一路上皆有大批蛰伏明暗的死士护航,如此一来便能万无一失滴水不漏。

蓑衣车夫心眼活络玲珑,在与龙浩天拱手行礼后便远离马车,一路走到官道的另一端,蓑衣车夫浸沉江湖多年,什么该听什么该做什么该说,一律拿捏得炉火纯青,这也是素袍公子选中他护送王书之北归的原因之一。

马车的布帘掀开,素袍公子与车内的人目光相对,王书之脸上寻不到一丝惊讶的神情,反而是出奇的平静。

素袍公子踏上马车,紫衣则守在马车旁边。

马车内,素袍公子手执象牙折扇拱手道:“隆恩浩荡,恭喜王大人得陛下圣喻重归朝堂,此次王大人在葫芦镇立下了汗马功劳,想必回到京城陛下必定重重有赏。”

王书之竭力露出一个笑意,拱手还礼道:“全靠公子神机妙算。”

素袍公子收敛笑意道:“王大人,你我之间就不必如此客套了,为了避嫌本公子特意在葫芦镇外十里相候,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想送你一程,我天盛之大几乎囊括整个苦海地界,可是能让百姓夹道送行的廉吏却凤毛麟角,很庆幸本公子没有看走眼,也很高兴,这座人间终于能够看见一道光了。”

王书之没有说话,默默地坐在一旁。

素袍公子撩开布帘,望出窗外道:“我知道你还在为李家的事情郁郁寡欢,一百多条无辜性命就这么被夷灭了门庭,你觉得自己的手中染满了鲜血,根本不配谈什么人间的一道光,可你得清楚一点,若是没有李家这块踏脚石,你我又何来底气与那位兵部尚书一决高下?再者,他李家作为那位兵部尚书的血缘支脉,那位兵部尚书既然身在庙堂,那就没有什么无辜与不无辜可言,否则在俗世王朝之中又怎会有株连九族一说?你读尽了天下书,难道慈不掌兵仁不当政这个道理也不明白吗?”

素袍公子放下车帘,目光落在那位已经卸任小镇知县的书生身上游离:“你若还是想不通透,不妨试试换个目光去看待,凡事有得必有失,横看成岭侧成峰,那一百多条性命本是戴罪之身,可他们为了这座人间的太平而死,会不会是死得其所?”

王书之有些愕然地抬头,他一直以为读书人应是上善若水虚怀若谷,将匡扶天下苍生作为己任,而那些云波诡谲城府高深的‘读书人’压根就谈不上读书人三字,甚至连文人都算不上,但不知为何他突然觉得,此时此刻在他面前的这个素袍公子,对这座腐烂及根的人间而言,才更像是真正的读书人。

王书之眉宇间的阴霾一扫而空,神情平淡地开口说道:“公子,王书之明白了。”

素袍公子点到为止,没有再继续鞭辟入里,目光鲜有地肃穆道:“朝堂如今乱成一锅热粥你是知道的,但其中的暗礁激流你未必能一目了然,你我皆在同一艘船上唇亡齿寒,本公子不想太早让某些人看见底牌,所以我赠你八个字,务必时刻牢记在心。”

素袍公子顿了下说道:“卧薪尝胆,观棋不语。”

王书之听闻唇亡齿寒一词比喻之时,心头突然一抖,当即起身于狭隘的马车内跪倒在地:“属下定当牢记在心。”

素袍公子起身走出马车,眉目廓然开朗,最后在下车前又叮嘱道:“回到京城后尽管将小镇的所见所闻汇报与陛下,吴九剑答应铸剑也但说无妨,至于如何拿捏火候,你自己把握,切记断不能让陛下看出你我之间的端倪,否则督战北伐一事很有可能会出现变数。”

王书之始终伏倒在地,不曾抬头。

帝王之威有如山岳。

之后主仆二人回到财神客栈,在食客的口中得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消息,镇子来了位新任知县大人,龙浩天的眉头闻言当即便深锁作一团,作为此次葫芦镇波澜涟漪的幕后推手,对于那位新任知县的底细他竟是毫不知情,可王书之前脚才离开镇子,这位新任知县后脚便火速上任,分明是早有预备要接过王书之的位置。

龙浩天回到客房,坐在窗边一语不发,在那座琉璃瓦顶金碧辉煌的宫殿内,那位高座龙椅的男人根本就没有提及过,在王书之卸任后会有他人填补上葫芦镇知县的空缺,尤其是在眼下如此关键敏感的节点上,任何一根不起眼的枝节,都有可能使得他好不容易拧住作一团的局面化为乌有,无疑等同于在一片波澜平息的湖面上,再次掷下一块石子。

但有一点龙浩天可以确定无疑,这绝对是陛下的意思,因为葫芦镇之重不言而喻,陛下又怎会随便让他人轻易掺合其中。

葫芦镇新官上任亦有诸多繁文缛节,除去必不可少的圣旨和官印之外,还需要通过层层证明,比如朝廷会在新官上任之前,让驿卒快马加鞭至葫芦镇传递文书备案,新官需与文书描述之处没有偏差方可上任,所以这个新任葫芦镇知县假不了。

想到这里龙浩天深锁成线的眉头才略有缓和,这么看来那位葫芦镇新任知县应该不会波及他处心布置的局面,陛下总没理由自己给自己一棒子吧?

            只是陛下偏偏在这个时候让新官上任,究竟有何用意?

龙浩天想破了头也想不出个究竟来,便对秋离说:“去调查一下那位知县大人的来历。”  

秋离领命而去。

半个时辰后,紫衣推门归来,眼中藏着些许难以道清的晦暗神色:“公子,奴婢已调查清楚,那位新任葫芦镇知县姓李,由京城授命而来,曾任从五品上兵部郎中。”

龙浩天虎躯一震,紧紧将象牙折扇握在手心。  

秋离喜怒尽露于色,蹙起弯弯柳眉道:“公子,王大人前脚才离开镇子,这个新上任的知县大人后脚便来接过王大人的位置,分明就是那位兵部尚书派来的眼线。。。”

龙浩天脸色骤显苍白,缓缓深吸了一口气道:“我明白了,这都是陛下的意思。”

秋离一头雾水道:“陛下让公子前来葫芦镇的目的之一,不是为了铲除他李家的血缘支脉,以断了那位柱国将军黄袍加身的念想,解决日后北伐的后顾之忧吗?却为何要在葫芦镇打进一枚兵部嫡系的钉子?万一波及公子苦心拧合的局面。。。”        

龙浩天打断了紫衣的话,言简意赅地说道:“陛下夷灭那支李家支脉的用意在于敲打提醒,只要柱国大人守本分,那支葫芦镇的李家血脉纯粹是额外收获,既不连骨也不沾皮,即便将其连根拔起,柱国大人及其嫡系血脉依然能够荣华富贵依旧,而在葫芦镇打进一枚兵部嫡系眼线的用意则在于任重信任,言外之意便是告诉那位柱国大人,只要你安守本分,一切如常。”

素袍公子揉着太阳穴说道:“换而言之,其实陛下根本就没有要将那位柱国大人连根铲除的意思,既要用也要防。”

秋离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素袍公子目光骤失焦点道:“同理,我也一样,原来由始至终陛下都不曾看重我那位二弟,本公子才是他真正忌惮的威胁,本公子该是高兴还是惶恐?”

素袍公子苦叹道:“如此简单明了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我竟是一点也看不出蛛丝马迹来,反倒与那位兵部尚书大人结下了血海深仇,这下子陛下终于能够真正地高枕无忧。”

忧郁之色一闪而过,素袍公子很快便又重新拾掇心绪,目中有光平静地说道,“帝皇之术,高深莫测。”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