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原配在朝堂
在学堂门口排起了长队, 这些都是适龄孩童,而在边上还有许多不放心家长,他们也跟着过来了。
他们不放心,毕竟是第一天上学, 能抽出时间都会有个大人过来。
周扬是个秀才, 他今年已经四十五了。
他是上一届院试考中秀才, 得到功名时间不长,还是以到车尾名次考中, 如果不是运气好, 落第才正常。
他对自己有自知之明, 他没有继续考下去本事,就不继续了,每一次科考都很费钱。
没有那个天赋话,不应该浪费下去。
他不如把钱节省下来,留着给他儿子科考用。
以他儿子实力, 他下一次参加院试有比较大可能考过, 跟他不一样,儿子还年轻, 他中了秀才后可以再尝试去考举人。
所以,他为了月银,还有知府大人提供书籍经验,前来应聘, 最后被分配到了这里,负责这个学堂。
在他手底下,还有三个童生。
童生就是只过了县试和府试, 院试没过, 这个实力教正经科考学子有问题, 但是按照知府大人给他们教案,教他们常用字,还有简单算术绰绰有余。
他们这里是四个班,现在先粗略按照年龄分班,然后等一个月后,再根据他们学习进度再分一次班。
周扬他看着下面来报名孩子,这些就是这个学堂学生了,加起来一百多人,代表着一百多户人家。
分到他手底下是年龄比较大那一拨孩子,十三到十五岁。
大部分学生身上衣服都带着补丁,样子也是瘦瘦小小,脸色蜡黄,家境不太好。
如果不是这次知府大人仁政,他们不可能有机会进入学堂。
他自己家情况稍好一些,算是小地主,但也好有限,不然他也不会为了节省路费放弃尝试一下秋闱,他知道这个年纪孩子们,最需要是什么。
“今天是我们第一次见面,先做个简单了解,我是你们夫子,我姓周。”
“从最左边这位开始,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
坐在右边第一个王光明一脸呆滞,他只是进门太晚,然后又因为身高,才坐了这个位置,只是现在不允许他发呆,他迅速站了起来,结结巴巴开口,“我、我是王光明,今年十四岁。”
他满脸通红,故作淡定坐下,都不敢去看其他人脸上什么表情,就怕从他们脸上笑意看到了自己失态。
太、太丢脸了,他居然结巴了!
幸好没有人笑他,夫子也没什么不喜反应。
直到他听着下一位自我介绍,安心了。
大家都这样。
周扬:“王光明,好,下一个。”
“我是赵四松,今、今年十三岁。”
“赵四松,坐下,下一位……”
一个一个简单说了两句自己30340姓名和年纪,整个班自我介绍完了。
周扬在台上一块非常平整木板上写起了字,“我也不多说什么,这个机会来之不易,不要浪费了知府大人好意,大家之前应该都没有什么基础,我们先从自己姓名开始学起,背几段百家姓。”
“第一个介绍人姓王,咱们班上有五个姓王,大家来记一下,这个字,就是王,你们先不要动用纸笔,先在你们桌子上用手比划,或许你们也可以用手指沾水在桌子上面先练,可以节省一点笔墨。”
如果是正经科举,一笔字十分重要,但是这些人情况不一样。
能写工整就好了,大部分人要考虑纸笔价格。
这可不便宜。
能省则省。
凡是姓王,听到他这样说,脸上都更加专注几分。
不是姓王也打起了精神。
一个一个都学很认真就算不是自己姓氏,也可能是他们娘亲、奶奶、婶子等等姓氏。
周扬选择切入点跟他们切实相关,回去之后跟家里人也能说上来。
过了一段时间,有铃声响起。
周扬:“大家先休息一会儿。”
他也要去喝口水。
……
今天一天,周扬教了他们每个人姓氏,百家姓前四句,还有每个学生姓名。
王光明就收到了夫子给他写三个字,上面写着王光明。
“你们今天功课是背下前四句,学会写你们名字,明天我会检查,也会抽查背诵,好了,回去吧。”
这些学生没有书本,只能靠死记硬背,所以周扬教少,万事开头难。
王光明走出课堂,心里还在默念:“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他姓王。
娘姓陈。
奶奶姓孙。
他慢慢走回家,走到路上,看到了溪边细沙,灵光一闪,他过去捧了一把细沙。
回到家里,意料之中,娘和奶奶在家里面等着他回来。
娘一把将他抱进怀里,“儿,今日学堂一切顺利吗?”
王光明不好意思挣脱开来,“娘,我都大了,你别这样。”
他娘竖起眉毛,“你再大也是我儿子,快说,你在学堂怎么样?”
奶奶也急急走过来,“夫子好相处吗,他教你们什么了,你有没有调皮?”
这时候他爷爷和爹也回来了。
“我没有调皮。”王光明把他带回来沙子放到了木凳上面:“夫子看上去有些严肃,今天夫子教我们背了四句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他一边慢慢背,一边写下王,陈,孙,李四个字。
然后在王字下面写上光明。
这个字间隔很大,笔画顺序也不对,说实话,不好看。
但是他娘,他爹他们看着这几个字就跟看一朵盛开花,舍不得挪开一时半会儿。
他们家没有一个人识字。
王父看着王字,稀奇不得了,“原来这就是王啊,看着笔画挺简单。”
他伸出左手,右手在掌心也比划了起来。
王光明左看右看,把孙字那个子中一横加了上去。
有些不好意思:“这个我写错了,这个才是对。”
他奶奶笑得合不拢嘴,“好样,快多练练,你才第一天,把这些都记住了就好了。”
王光明点了点头:“夫子说明天教我们怎么拿笔,开始写字,我们今天只是自己在桌子上比划,明天夫子还会检查。”
王父:“要是你被批评啊,夫子不揍你,我也会揍你。”
王光明摸了摸后脑勺点,“爹,你放心吧,我肯定会用心。”
他把自己那只还没用过毛笔拿出来,用葫芦装了一些水,沾了沾水,就这么在桌子上练起来。
一看他这样,其他人都走开了,不打扰他,甚至自己动作都变轻了,担心影响到他。
没多久就到了吃饭时候,他娘特意给他打了一个鸡蛋,“读书辛苦,补补脑子学得更快一点。”
王光明笑着推辞,“我不辛苦,你们才辛苦,我们一起吃。”他主动把鸡蛋平均分了,他不这样做,他们是不会吃。
“我练字不费劲,等我字好看一些,然后我就去抄书,这样子我也能有书可以用了。”
王父听到这话沉默了一下,“要不花钱去买一本吧,一本话也不用多少钱。”
王光明摇头:“爹,不用买,买话太贵了,我抄书就出个笔墨纸费就好了,夫子也没有说让我们准备书,按照老师说来就好了。”
王光明对家里经济了解,现在他去上学了,本来花费就大了。
而且之前他还帮着爹娘一起下地干活,能减轻负担,现在他去学堂,能帮就有限了。
他不能给爹娘带来更大负担。
“一个月后考核,考核后会再分班,到那时候听夫子说还会有考试,等到考试时候要是我成绩在前三名还会有奖励,爹娘,我会努力。”
他看到了夫子,他也想做夫子那样人。
他娘摸了摸他头发:“娘相信你,你能做到。”
王光明很努力,是最努力那一拨人,对夫子布置功课不打折扣,还加倍努力完成,所以在一个月后考核时候,他表现优秀,他如愿留在了周夫子所在这个班。
成绩下来了,另外三个班成绩优秀学生也调拨到了这里来。
年纪最小九岁。
哪怕没有明说,但是大家都知道,在这个班,能学到更多。
别不说,他们夫子是秀才。
因为知府大人,他们有一年时间,一年以后呢,他们需要在有限时间里面掌握足够技能。
为了有个更好未来,他们不敢松懈。
这件事也越传越远,但是目前来说只有府城及周边村子才有这个有这个福利,其他四个县是没有。
他们十分羡慕。
什么时候他们那也能有这种免费30340学堂?
哪怕时间只有一年也好啊。
在学堂开启后第二个月,王光明他们又经历了一次考试,夫子在讲台上面道:“考核不允许作弊,作弊驱逐出学堂,考核过后会评分最高前三名能够得到奖励,第一名一本书,第二名一块墨,第三名是一支笔。”
听到这话,王光明眼睛就亮了,他要考到第一名!
他想要那本书。
看着台下众人兴奋目光,夫子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刚刚说是考好,考不好,累计三次月考都是倒数第一话,就要从学堂退学。”
……
大家注意力基本都在这个免费学堂上,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知道,还有一个女学也招人了,这个学院院长是知府夫人,不过这个是收费,而且价格还不便宜。
普通老百姓很少有舍得。
这个女学对学生没有身份要求,不管是士农工商,只要出得起钱,又疼爱女儿,愿意让她多学一些东西都能送去。
自然,这个消息一传出去,来报名最多就是商户之女。
他们有钱。
这个是知府夫人做院长,而且还有其他官宦人家女儿也在这学院里面学习,要是能够在这里面攀上关系,对他们以后有大大好处。
他们平时为了一个靠山,为了能够安安稳稳做生意,付出了不知多少,还有可能吃暗亏。
现在只是把家里女儿送过去,不仅可以学到东西,还能顺理成章接触到这些之前根本没有交集人物。
要是跟哪位官宦人家女儿成了手帕交,等以后她嫁人了,很大可能也是官宦人家,这是一条长远路。
商人没有几个不精明,这笔账,谁都会算。
甄婉婉控制了一下商户人家比例,择优录取。
她不排斥招收商户人家女孩,出身不能由自己决定,出身也并不能代表一切。
不然小姑子现在这样怎么解释?如果她安分守己,就不会有现如今他们。
或许苏家都不存在了。
所以商人之女,没问题,只是数量不能太多,不然比较保守官宦人家就不允许自己女儿来了。
士农工商,虽然有钱商户人家生活水平并不差,但是在整个社会层面上来说,他们地位是十分低下,有着这样那样限制。
任是再有钱也无法跨越这鸿沟,没有人抓是好,但要是有人想要抓话,满头小辫子到处都是。
在第一次月考出成绩时候,苏荞初和苏良初在一个学堂里,看着夫子给分数最高学生颁发奖品。
夫子含笑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生红着眼眶,珍而重之把书抱在怀里。
身上带着补丁衣服随风飘荡,其他学生眼里有着羡慕和向往,满满都是对书籍渴望。
苏良初慢慢顺了顺自己胡子:“主子,这是在撒下星星之火,我已经开始期待他们一年后样子了。”
他在心里默念: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是读书人崇高理想,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这句话所鼓舞。
主子这个学堂给这些本来应该在土地里挣扎孩童们提供了另一条更宽广、更顺畅道路。
这些人绝大部分都会在一年后离开学堂,利用在这一年里学到知识谋职,只有剩下一小部分有天赋,又有毅力和成绩人,可以继续求学。
只要他们成绩好,就会有奖学金,支撑他们继续学下去。
哪怕能够得到功名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基数在这里,也不会是一个小数。
至于说主子被调走,影响不大。
为了他政绩,他也不会贸贸然关了这个学堂。
长此以往,何愁文风不兴? w ,请牢记:,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q9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q999.cc
他们不放心,毕竟是第一天上学, 能抽出时间都会有个大人过来。
周扬是个秀才, 他今年已经四十五了。
他是上一届院试考中秀才, 得到功名时间不长,还是以到车尾名次考中, 如果不是运气好, 落第才正常。
他对自己有自知之明, 他没有继续考下去本事,就不继续了,每一次科考都很费钱。
没有那个天赋话,不应该浪费下去。
他不如把钱节省下来,留着给他儿子科考用。
以他儿子实力, 他下一次参加院试有比较大可能考过, 跟他不一样,儿子还年轻, 他中了秀才后可以再尝试去考举人。
所以,他为了月银,还有知府大人提供书籍经验,前来应聘, 最后被分配到了这里,负责这个学堂。
在他手底下,还有三个童生。
童生就是只过了县试和府试, 院试没过, 这个实力教正经科考学子有问题, 但是按照知府大人给他们教案,教他们常用字,还有简单算术绰绰有余。
他们这里是四个班,现在先粗略按照年龄分班,然后等一个月后,再根据他们学习进度再分一次班。
周扬他看着下面来报名孩子,这些就是这个学堂学生了,加起来一百多人,代表着一百多户人家。
分到他手底下是年龄比较大那一拨孩子,十三到十五岁。
大部分学生身上衣服都带着补丁,样子也是瘦瘦小小,脸色蜡黄,家境不太好。
如果不是这次知府大人仁政,他们不可能有机会进入学堂。
他自己家情况稍好一些,算是小地主,但也好有限,不然他也不会为了节省路费放弃尝试一下秋闱,他知道这个年纪孩子们,最需要是什么。
“今天是我们第一次见面,先做个简单了解,我是你们夫子,我姓周。”
“从最左边这位开始,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
坐在右边第一个王光明一脸呆滞,他只是进门太晚,然后又因为身高,才坐了这个位置,只是现在不允许他发呆,他迅速站了起来,结结巴巴开口,“我、我是王光明,今年十四岁。”
他满脸通红,故作淡定坐下,都不敢去看其他人脸上什么表情,就怕从他们脸上笑意看到了自己失态。
太、太丢脸了,他居然结巴了!
幸好没有人笑他,夫子也没什么不喜反应。
直到他听着下一位自我介绍,安心了。
大家都这样。
周扬:“王光明,好,下一个。”
“我是赵四松,今、今年十三岁。”
“赵四松,坐下,下一位……”
一个一个简单说了两句自己30340姓名和年纪,整个班自我介绍完了。
周扬在台上一块非常平整木板上写起了字,“我也不多说什么,这个机会来之不易,不要浪费了知府大人好意,大家之前应该都没有什么基础,我们先从自己姓名开始学起,背几段百家姓。”
“第一个介绍人姓王,咱们班上有五个姓王,大家来记一下,这个字,就是王,你们先不要动用纸笔,先在你们桌子上用手比划,或许你们也可以用手指沾水在桌子上面先练,可以节省一点笔墨。”
如果是正经科举,一笔字十分重要,但是这些人情况不一样。
能写工整就好了,大部分人要考虑纸笔价格。
这可不便宜。
能省则省。
凡是姓王,听到他这样说,脸上都更加专注几分。
不是姓王也打起了精神。
一个一个都学很认真就算不是自己姓氏,也可能是他们娘亲、奶奶、婶子等等姓氏。
周扬选择切入点跟他们切实相关,回去之后跟家里人也能说上来。
过了一段时间,有铃声响起。
周扬:“大家先休息一会儿。”
他也要去喝口水。
……
今天一天,周扬教了他们每个人姓氏,百家姓前四句,还有每个学生姓名。
王光明就收到了夫子给他写三个字,上面写着王光明。
“你们今天功课是背下前四句,学会写你们名字,明天我会检查,也会抽查背诵,好了,回去吧。”
这些学生没有书本,只能靠死记硬背,所以周扬教少,万事开头难。
王光明走出课堂,心里还在默念:“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他姓王。
娘姓陈。
奶奶姓孙。
他慢慢走回家,走到路上,看到了溪边细沙,灵光一闪,他过去捧了一把细沙。
回到家里,意料之中,娘和奶奶在家里面等着他回来。
娘一把将他抱进怀里,“儿,今日学堂一切顺利吗?”
王光明不好意思挣脱开来,“娘,我都大了,你别这样。”
他娘竖起眉毛,“你再大也是我儿子,快说,你在学堂怎么样?”
奶奶也急急走过来,“夫子好相处吗,他教你们什么了,你有没有调皮?”
这时候他爷爷和爹也回来了。
“我没有调皮。”王光明把他带回来沙子放到了木凳上面:“夫子看上去有些严肃,今天夫子教我们背了四句百家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他一边慢慢背,一边写下王,陈,孙,李四个字。
然后在王字下面写上光明。
这个字间隔很大,笔画顺序也不对,说实话,不好看。
但是他娘,他爹他们看着这几个字就跟看一朵盛开花,舍不得挪开一时半会儿。
他们家没有一个人识字。
王父看着王字,稀奇不得了,“原来这就是王啊,看着笔画挺简单。”
他伸出左手,右手在掌心也比划了起来。
王光明左看右看,把孙字那个子中一横加了上去。
有些不好意思:“这个我写错了,这个才是对。”
他奶奶笑得合不拢嘴,“好样,快多练练,你才第一天,把这些都记住了就好了。”
王光明点了点头:“夫子说明天教我们怎么拿笔,开始写字,我们今天只是自己在桌子上比划,明天夫子还会检查。”
王父:“要是你被批评啊,夫子不揍你,我也会揍你。”
王光明摸了摸后脑勺点,“爹,你放心吧,我肯定会用心。”
他把自己那只还没用过毛笔拿出来,用葫芦装了一些水,沾了沾水,就这么在桌子上练起来。
一看他这样,其他人都走开了,不打扰他,甚至自己动作都变轻了,担心影响到他。
没多久就到了吃饭时候,他娘特意给他打了一个鸡蛋,“读书辛苦,补补脑子学得更快一点。”
王光明笑着推辞,“我不辛苦,你们才辛苦,我们一起吃。”他主动把鸡蛋平均分了,他不这样做,他们是不会吃。
“我练字不费劲,等我字好看一些,然后我就去抄书,这样子我也能有书可以用了。”
王父听到这话沉默了一下,“要不花钱去买一本吧,一本话也不用多少钱。”
王光明摇头:“爹,不用买,买话太贵了,我抄书就出个笔墨纸费就好了,夫子也没有说让我们准备书,按照老师说来就好了。”
王光明对家里经济了解,现在他去上学了,本来花费就大了。
而且之前他还帮着爹娘一起下地干活,能减轻负担,现在他去学堂,能帮就有限了。
他不能给爹娘带来更大负担。
“一个月后考核,考核后会再分班,到那时候听夫子说还会有考试,等到考试时候要是我成绩在前三名还会有奖励,爹娘,我会努力。”
他看到了夫子,他也想做夫子那样人。
他娘摸了摸他头发:“娘相信你,你能做到。”
王光明很努力,是最努力那一拨人,对夫子布置功课不打折扣,还加倍努力完成,所以在一个月后考核时候,他表现优秀,他如愿留在了周夫子所在这个班。
成绩下来了,另外三个班成绩优秀学生也调拨到了这里来。
年纪最小九岁。
哪怕没有明说,但是大家都知道,在这个班,能学到更多。
别不说,他们夫子是秀才。
因为知府大人,他们有一年时间,一年以后呢,他们需要在有限时间里面掌握足够技能。
为了有个更好未来,他们不敢松懈。
这件事也越传越远,但是目前来说只有府城及周边村子才有这个有这个福利,其他四个县是没有。
他们十分羡慕。
什么时候他们那也能有这种免费30340学堂?
哪怕时间只有一年也好啊。
在学堂开启后第二个月,王光明他们又经历了一次考试,夫子在讲台上面道:“考核不允许作弊,作弊驱逐出学堂,考核过后会评分最高前三名能够得到奖励,第一名一本书,第二名一块墨,第三名是一支笔。”
听到这话,王光明眼睛就亮了,他要考到第一名!
他想要那本书。
看着台下众人兴奋目光,夫子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刚刚说是考好,考不好,累计三次月考都是倒数第一话,就要从学堂退学。”
……
大家注意力基本都在这个免费学堂上,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知道,还有一个女学也招人了,这个学院院长是知府夫人,不过这个是收费,而且价格还不便宜。
普通老百姓很少有舍得。
这个女学对学生没有身份要求,不管是士农工商,只要出得起钱,又疼爱女儿,愿意让她多学一些东西都能送去。
自然,这个消息一传出去,来报名最多就是商户之女。
他们有钱。
这个是知府夫人做院长,而且还有其他官宦人家女儿也在这学院里面学习,要是能够在这里面攀上关系,对他们以后有大大好处。
他们平时为了一个靠山,为了能够安安稳稳做生意,付出了不知多少,还有可能吃暗亏。
现在只是把家里女儿送过去,不仅可以学到东西,还能顺理成章接触到这些之前根本没有交集人物。
要是跟哪位官宦人家女儿成了手帕交,等以后她嫁人了,很大可能也是官宦人家,这是一条长远路。
商人没有几个不精明,这笔账,谁都会算。
甄婉婉控制了一下商户人家比例,择优录取。
她不排斥招收商户人家女孩,出身不能由自己决定,出身也并不能代表一切。
不然小姑子现在这样怎么解释?如果她安分守己,就不会有现如今他们。
或许苏家都不存在了。
所以商人之女,没问题,只是数量不能太多,不然比较保守官宦人家就不允许自己女儿来了。
士农工商,虽然有钱商户人家生活水平并不差,但是在整个社会层面上来说,他们地位是十分低下,有着这样那样限制。
任是再有钱也无法跨越这鸿沟,没有人抓是好,但要是有人想要抓话,满头小辫子到处都是。
在第一次月考出成绩时候,苏荞初和苏良初在一个学堂里,看着夫子给分数最高学生颁发奖品。
夫子含笑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生红着眼眶,珍而重之把书抱在怀里。
身上带着补丁衣服随风飘荡,其他学生眼里有着羡慕和向往,满满都是对书籍渴望。
苏良初慢慢顺了顺自己胡子:“主子,这是在撒下星星之火,我已经开始期待他们一年后样子了。”
他在心里默念: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是读书人崇高理想,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这句话所鼓舞。
主子这个学堂给这些本来应该在土地里挣扎孩童们提供了另一条更宽广、更顺畅道路。
这些人绝大部分都会在一年后离开学堂,利用在这一年里学到知识谋职,只有剩下一小部分有天赋,又有毅力和成绩人,可以继续求学。
只要他们成绩好,就会有奖学金,支撑他们继续学下去。
哪怕能够得到功名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基数在这里,也不会是一个小数。
至于说主子被调走,影响不大。
为了他政绩,他也不会贸贸然关了这个学堂。
长此以往,何愁文风不兴? w ,请牢记:,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q9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q9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