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综历史]衣被天下 > 第115章 第 115 章

第115章 第 115 章

小说:[综历史]衣被天下作者:洛娜215字数:0更新时间 : 2021-04-06 12:20:43
洪武帝是从农民中走来,  年少时他曾经在地主家打工放牛,彼时那被地主剥削欺压的记忆让他对地主这种存在可谓深恶痛绝。

        但作为一个帝王,他也非常清楚地主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因此一直按捺着自己的脾气和喜好,并未对地主富豪势力多做干涉。

        甚至于,在后世人眼中充满了仇富因子的洪武帝在执政的早期对民间的有钱人可以说是极其宽容。明早期的商税为三十税一,也就是3,若放到现代,这个税率足以让所有的商户两眼冒光。

        当然,  这主要也是因为洪武初年的商户们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责任,  他们穿行全国,  用马匹和骡马踩出一条条的天然道路,  在帮助朝廷运送当地需要的物资的同时,  也大力缓和了不安的民众与朝廷之间的关系。

        用后世的标签来说,  如今大明走南闯北的商人几乎个个都能打上爱国商人的红戳。

        譬如云南如今的情况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在收复云南后,  第一批进入云南的不是军队也不是朝廷官员,  而是受到朝廷征召和鼓励的巴蜀商人,  他们牵着矮脚马,攀上高山,  忍受着高原难捱的气候,为与世隔绝的云贵高原带来了属于中原的丰饶物产和友善笑容。

        没有了中间商和元政-府盘剥后的中原物资价格更加亲民,  若不是商人们护着,  这些货物还没到昆明恐怕就要被抢完了。

        在将稻米同云南的官府换取盐引的同时,  有一批勇敢而无畏的中原商人第一次踏上了茶马古道,  和位于西藏高原的藏族商人们互通了一波有无。

        茶马古道始于唐,  兴于宋,  唐朝时由于文成公主的关系,  唐帝国和彼时的吐蕃王朝关系相当紧密,不过那时候商队行走的主要通道是陕甘青的唐蕃线,茶马古道因为需要走蜀道并不方便。

        不过到了宋朝,尤其是丢失大片北方土地的南宋,他们唯一可以依赖的便只有茶马道。

        西藏地处高原,氧气稀少,因此在那里长大的马匹天生耐力就比平原地带的要强上许多,对于损失了大部分养马地区的南宋王朝而言,来自西藏的马匹是他们和金王朝战斗的最后底气。因此宋人对于茶马古道沿途大开绿灯,这条道路也迎来了它的第一个高光期。

        宋灭元兴,北元政-府重商,同时,为了加强对西藏地区的控制也为了鼓励商人多缴税款,在几条茶马古道的主道路建设了大量的驿站和驿路。

        而现在,这些道路作为历史的遗产都到了大明手上。

        然而,由于明政-府如今对云南的掌控颇为弱势,当地仍然后部分土族势力不服从大明,且茶马古道的多数道路都在深山密林之中,走上这批道路的商人都是怀揣着一去无回之心。

        这些商人甚至还定下了君子之定,约定好彼此在这条路上必须互帮互助,绝不能扯后腿,而相对应的,只要有一个人能够从这条商道上活着离开,那么所有亡者家眷就要交付给他来照顾。

        这并不是道德绑架,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只要有一个人能够全须全尾得回到汉地,他必然会赚取大量的利润,别说只有这些商人的家眷了,再加上几倍都能承担得起。

        而事实上,他们的确赚取到了大量的利润。

        藏地的秘药、唐卡、藏香、氆氇和马匹都非常受欢迎,可能是经常通商的关系,藏地的商人也相对比较友好,语言不通也能用手势交流,藏地的商人甚至会用拨算盘的方式和中原商人讲价,总之,这一批商人走了一趟世界屋脊还是相当有赚头的。

        但要论他们这次最大的收获,反倒不是这些商品。

        而是云南的一种特殊茶叶——普茶。

        面对中原商人带来的各种货物,藏族商人却表示他们更想要普茶,这自然是引起了中原商人的好奇。在下山之后,他们立刻接触了云南的茶商,并且采购了这些被藏-人点名购买的普茶。

        其实普茶是当地人的称呼,据说是当地的濮人最早栽种的茶叶,距今已经有千余年的历史,此前一直是当地人自己喝的,曾经还是当地上贡给周武王过,不过由于当时的喝茶之风不兴,加上云南和外界有壁垒,一直没有出名。

        后来因为藏-人对于茶叶的需求,本身就栽种在云南的普茶靠着自己的地理位置又是开启了外贸模式。

        依托茶马古道和频繁往来的宋朝商人,普茶的制作方法从散茶变成了饼茶,不过滇藏之路路途遥远,滇南之地又多云雾,茶叶容易受潮,在运输过程中普茶难免受潮,在反复的受潮和烘晒之中,普茶发生了奇异的变化——他的香味愈加浓醇了,而最重要的是,现在的普茶对于治疗便秘非常、非常、非常有效。

        是的,藏-人购买茶叶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它能够治疗便秘。

        在西藏,便秘是最公平的疾病,无论是王孙贵族还是平民奴隶,都有着这样的苦恼。毕竟他们的主食是肉类和粗粮,青藏高原并不适合蔬菜生长,长长的封冻期更是只有肉感可以食用,就算是再高贵的人也没办法在冬天吃到新鲜的蔬菜。

        所以便秘自然顺着不健康的饮食找上了他们。

        开玩笑,汉人的茶叶卖得那么贵,如果不是把它当做药材来购买,谁舍得哦!

        有这些钱多买些南方的稻谷不好吗?

        因此在第一个喝茶之人发现普茶的疗效好过于旁的茶叶后,这个茶叶便在藏地打响了名声,并且迅速抢占了市场,成了所有西藏-人的心中top1。

        出于好奇,也是想试一下水,这批从云南回去中原的商人们采购了一批普茶运到了京城,当然,想要售卖货物肯定是要给与一定的包装的,他们给这些普茶的包装就是——藏地国师专供。

        “西藏还有国师啊?”一边看兄长泡茶,一边听故事的朱允炆好奇得眨了眨眼睛,疑惑发问:“西藏的国师是自己封的吗?”

        “不,是皇祖父加封的。”木白搅了下核桃碳,将上头的碳灰剥落了点好让火更旺盛的同时解释道:“洪武三年的时候,当时归附前元的吐蕃各部归附大明,皇祖父一一给予了他们官职。”

        “后来,故元帝师喃加巴藏卜带领诸多前元遗官赴南京朝见皇祖父,表示归降。皇祖父就将其封为藏地国师,令其遵朝廷之法,抚安一方。”

        几个萝卜头听到这儿不由歪歪头,总觉得有那么点不对,还是年纪稍大些的皇子们提出了问题,皇八子微微蹙眉,表情中带着点疑惑:“父皇是让那些归附的吐蕃官员官复原职?”

        那语气中的不可置信和不赞同都快要渗出来了:“那如今的吐蕃和北元的吐蕃又又和区别?”

        “这个问题嘛……”木白的动作微微顿了下,扭头看了眼背后,左右扫了几眼,点道:“周布政使,可否一解。”

        被点到名的中年文吏动作微顿,随即遥遥冲着这些小皇子小皇孙们躬身一礼,行动间,镣铐和锁链之声不绝,显出了其枷锁加身的狼狈形状。

        其实不光是他,在这些小皇子小皇孙的周围,每一个木栅栏的背后,都坐着一个一身囚服,枷锁加身的犯官,这些人若是放到外面个个都威名赫赫。

        他们是大明朝除了云南之外所有省份的掌印。

        如果说将如今的大明比作一个人的话,他们就是大明的筋骨,是他们链接起了躯干和四肢,也是他们负责传达来自大脑的命令,但同样也是他们,背离了大脑的思维,擅自行动彻底惹恼了洪武帝。

        这些人一个算一个,全都和空印案有关,至于是否贪-污还需要审核,但起码渎职一条是肯定越不过去了,就算他们真能全须全尾得从这里走出去,头上的乌纱帽肯定也要被摘下。

        但事实上,来到这里的这些一把手们基本上就没做过能活着从这儿离开的梦。

        因为他们现在所处的地方,名为都察院监。

        自洪武十三年设立都察院以来,这座监狱就成了令所有官员闻风丧胆的名字。

        比起别的监狱,这座监狱的设备和装修都可谓是大明最佳,甚至于还给每个有牢狱之灾的人配备了蜡烛和纸张,可以说是十分的体贴。

        这是因为在此处关押的犯人都是朝廷命官,而且还是具有一定品级才能进来的重要官员,但能够让这些官员住进来,基本也意味着其罪行八-九不离十,基本上是可以跳过审讯环节直接进行临终关怀了。

        配备的蜡烛和笔墨纸砚就是用来给这些官员们写忏悔录和回忆录的,毕竟大家都是文化人嘛。

        顺带一提,这里最近关押过的一批官员正是抄家灭族的胡惟庸及其朋党。

        当被押入这里待审的那天起,十位天官已经心如死灰,唯一的祈求就是不要殃及家人。

        但他们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被关到这里的第二天,监狱的大门大敞,皇长孙带着弟弟们和小叔叔们拾级而下,动作十分熟练得在监狱中收拾出了一块空地,点上煤油灯开始学习时政。

        不需要教科书,也不需要老师,这里的各省一把手就是绝佳的教材和老师。

        作为洪武朝初年的各省要员,这些人能够坐稳这个作为个个都有两把刷子,只要肯将肚子里的货色倒出个三四分,就够这些年幼的皇子皇孙们嚼用消化好长一段时间了。

        四川布政使司的掌印周先是个十足十的倒霉蛋,他的前任在去年致仕,他是空降到这个岗位上的,作为刚上岗的职场新新人,他在执政之时多是在摸索,因此在缴纳税款的时候也说了句一切如常。

        虽然在被属下要求落印的时候,周先也觉得很是不妥,但一听闻是从洪武初年开始就如此操作后,他也没多做犹豫,就下了印。

        谁知道这个印章一敲就将他敲到了这儿,周布政使简直欲哭无泪。

        但对于小皇孙的问题,他丝毫不敢耽搁,忙拱手答道:“禀殿下,陛下虽任用了原本的西藏官员继续治理西藏,却也在藏地设立了都指挥使司和宣慰使司以及千户所、百户所,其任用的官员均为大明官员。”

        都指挥使司就是如今大明地方最高军事领导机构,其概念类似于现代的各地军区。

        也就是说,大明虽然没有在西藏设置负责民政的布政使司,但军权全都捏在洪武帝手里,藏地各大部族的一举一动也都在他的眼皮子底下。

        可以说这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强势态度,向着西藏宣告了明政-府的存在。

        “除此之外,陛下言当地都指挥使、千户、百户等官员均可世袭,但是官员世袭需要得到陛下的允许,并且更换敕书和印信。”

        小皇子们似懂非懂得看向了木白,想要听听侄子的解释。

        木白将咕嘟咕嘟沸腾的茶壶从核桃碳上挪了下来,一一倒茶入杯,直到倒完最后一杯才微笑着解释:“就是说,这些来自于大明的势力会随着时间流逝在当地渐渐扎根,而藏地本身的旧有势力,却会随着时间和权力交叠,渐渐退出当地的官场。”

        “此为以流管土,以土治番,时间久了,流便能代替土,只要时间和功夫足够,吐蕃的西藏就能变成大明的西藏。”

        小少年抬头一笑,一口白牙在昏暗的监房内白得发光:“来,尝尝商人们从云南带来的普茶吧,这是我们那儿最地道的喝法哟!”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