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综历史]衣被天下 > 第147章 第 147 章

第147章 第 147 章

小说:[综历史]衣被天下作者:洛娜215字数:0更新时间 : 2021-06-03 13:32:56
朱标此人在世人眼中的形象极佳,  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木白可以很负责任地说,他爹就像是每个被鸡娃教育奶大的孩子一样,  前半程优秀无比一路领跑,后半程只想咸鱼。

        是的,  别看老父亲现在依然每天一本正经地去上朝理政,  看起来很是勤勉,但木白就是觉得他爹熬个几年后就会把所有的朝政都丢给他,  然后自己也去过闲云野鹤的生活。

        别问他怎么看出来的,  这就是被陷害多了之后来自受害人的直觉。

        这怎么可以!

        木白整个人都是崩溃的。

        他老爹虽然也能说是早早就监国理政了,但那也是直到他二十五岁左右才真正接下来,  到如今也就十二年,  但木白呢?

        木小白十四岁就开始陆续接工作打下手了,  他现在十九岁就干了他爹二十五岁的活,  四舍五入就是比他爹多干了十年的活,  他爹居然还想要提早退休,  这合理吗?

        而且他爹退了,他要怎么办?木白可没有儿子和孙子可以奴役……啊不是,  帮忙啊,  万一他真的上了皇位,  那就是一个人干活。

        偌大一个大明,在没有丞相、没有儿子、没有孙子、全靠自己干的情况下,  不用多久,他那闲云野鹤的爹就要白发人送黑发人了。

        --体力再好也经不起这么折腾啊!

        “所以,我准备提议推动行政改革。”木白十指交叉反托在下巴上,  面上落下一排阴影,  语气也十分坚定,  “为了不累死。”

        众人面面相觑。片刻后,木白的师兄,也就是他先生的次子王绅在此时逆流而上:“太子殿下是想要重立相权?这恐怕……不太容易。”

        众人面上不显,心中却都是这个看法。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非常清楚先帝对于丞相这个存在有多么的深恶痛绝,其严重程度甚至到了洪武帝在退位之时都不忘将“永远不可以复立丞相,否则就不是我的子孙!”加入了自己的祖训清单。

        洪武帝这么讨厌丞相是有理由的。

        大明之前的所有朝代中,皇、相之间的关系都相当复杂。

        其实,在早期,皇权和相权还是泾渭分明的。

        皇帝是天子,至高无上,主要是做国家精神领袖和被崇拜对象,他们的责任主要是承担天地之间沟通的桥梁,在需要祭祀的时候出现一下撑场子,至于民间事务,皇帝一般只负责指挥大方向,怎么实施下去,反馈如何,那都和皇帝无关,当然,责任也和皇帝无关。

        因此,在早期,要当上皇帝都得有些奇奇怪怪的出身和神异故事,这都是为了在民众心里塑造帝王至高无上的形象。

        但是到了后来,王朝的传承从血缘制转为了靠本事,这一个个靠着文治武功开创一片天地的开国皇帝们自然不愿将手中的权利全部交给丞相,自己乖乖去做个祭祀仪式的人偶和敲章工具,于是,王权和相权便开启了你进我退、你退我进的敌对模式。

        到了宋朝,丞相更是成为了职业背锅人。

        政令跟不上社会?换相!

        对外战争没打赢?换相!

        对外战争赢了但是没啥好处?换相!

        这个说要改革?换!这个说不改,也换!改革后没多大效果?换换换!!!

        两宋时期,国祚319年,做过宰相的足有169人,其中还不算起复者。这是个什么概念?也就是说在两宋平均一年半就得换个丞相。

        如此可怕的频率,不说一国主宰,就算是普通公司的一个小部长这么轮换恐怕都无法-正常开展业务吧?

        总而言之,宋朝完美地将“皇帝是不会有错的,有错的都是丞相”这个概念刻在了每个人的心底,同样也留在了洪武帝心中,加上洪武帝在做元朝老百姓的时候遇到的也是各种被丞相欺压操控想换就换的皇帝,丞相这个职业在朱元璋心里头写满了“负号”。

        老朱觉得如果不是这些该死的丞相乱来,他也不会家破人亡,也不会走上起义的道路,如果不起义,那些兄弟就还在身边。

        大家虽然大概率还是农人,虽然感情不如过命交情一般深厚,但起码是能在稻花香中聚一聚喝上一杯的关系,届时,比划一下身手,比比谁家儿郎最为优秀,那小日子不也挺美的。

        不过,虽然心里头这么想,但新王朝历来有给前朝制度打补丁习惯,在建立大明之初,洪武帝觉得只要找个好官做丞相就可以避免前元出现的问题,因此,他在建国初期只是微调了下元朝的行政机构,将其如同卫星般的行政规划恢复到树枝形,依然保留了丞相制度,但后来洪武帝发现,丞相这个存在是他搭建起的行政机构中最不稳定的一环。

        如果遇到一个坚贞能干的,那么整个班底就是顽固如磐石,但如果遇到一个貌忠实奸的,那么整个机构就像是个跷跷板,一个不好随时可能倾塌。

        而最糟糕的是,这二者会悄然变换。

        就像是李斯在始皇帝手下是最优秀的辅臣,到了二世手中却成为奸佞一样,人的变化不过是一念之间。

        朱元璋不相信一切当官的人,他只相信自己的血亲们,所以在意识到这一点后,他立刻动手砍除了这个传承了千余年的职业,然后将整个国家的压力都放在了皇帝身上。

        君相合一的结果就是皇帝忙成了陀螺,成为了大明幸福指数最低的人,其工作量之大就连工作狂加上精力过人的洪武帝都吃不消,更别说后人了。

        而且这还是礼仪、祭祀相对简单的建国初期。

        这年头的官员大概都和当皇帝的有仇,总要想方设法地给皇帝增加负担。自从应天府增加了恶一个祭坛后,礼部的官员就开始将增加祭祀仪式作为了日常上奏内容,每隔几日就要申报一下。

        以前,大明就祭祀一下天地日月和祖先,后来增加了三皇五帝和孔子,现在居然又要加各种神,这些人是真的不知道这些祭祀仪式有多复杂而且还要斋戒是吧?

        为了表达虔诚,帝王在大祭之前都要斋戒茹素静心,像是春秋大祭,前后斋戒更是长达一月,多来几次一年到头就真的不要做事了。

        不少五花八门的祭祀项目被朱标驳回了,但也的确存在一些难以拒绝的项目,加上还有为了显得庄严肃穆增加的各种形式工程,以及对仪仗队、大乐的各种繁复设计,可以想象这个王朝传承个几代之后,后人要面对怎样一个让人头疼却无法拒绝的日常。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明朝后期的君主既没有办法更改前人定下的规章,又实在不愿意去参加一次一次又一次的祭祀以及礼仪活动,于是就派遣内侍或者亲信代为前去,将原本真心感谢和祈愿的活动变成了纯粹的面子工程。

        此举无形中也降低了帝王的威信,原本只有皇帝能站能操作的位置现在别人站了,岂不是说明帝王的身份也并非无法取代的?

        而且,此类操作也会助长替代者的野心,大大的不善!

        虽然这些都是木白说服老爹不要更改仪式制度的借口,但木白觉得自己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

        明明那么有道理,他爹还是只采纳了一半,仪式流程没改,但朱标却派人去民间收集大乐,并且令各部门编写了讲述洪武开国的乐章,并且表示要将其定为大明开宴必备曲目。

        这意味着众人在热气腾腾的菜肴前等待的时间又要多上许多了。

        已经够忙了!还要增加这种繁文缛节!

        大乐这玩意在春秋时代流行过,但春秋时代本就崇尚礼乐教化,乐这玩意就是种阶级象征,能用什么乐器能听什么乐器都是有规定的。

        因此,作为乐中最高等的大乐对于普通臣子而言那就真的和仙音差不多,别说增加一段了,让诸侯王听一天他们都可以,反正他们有丞相干活。

        但现在是什么情况?

        现在是皇帝忙成狗的时代!一首大乐得一两个时辰,有这个时间能处理多少公文?这些公文占用的可都是木白出门玩耍的时间啊!

        朱标可以享受礼乐是因为有他兜底,但他不行啊!

        想到这儿,皇太子悲从中来:“孤已经许久不曾微服私访了,都要与民间脱节了!”

        众人齐齐一默,忽然觉得这样也没什么不好的,太子三天两头往大街上跑“与民同乐”也不是什么好事,别的不说,安全方面就过不去啊。

        “所以,孤向父皇提议建立顾问制度!”木白一握拳,目光灼灼,“选政令通达者入内兼职,以众家之才为政令查缺补漏,父皇觉得此法也很是不错,便准备从我这儿开始试行。”

        年轻的太子目光灼灼:“父皇欲为我建太子詹事府,以辅佐行事,诸君不知谁愿入府?”

        亲们,不要客气,大胆报名吧,这可是正三品的官位哦。朱标做皇帝比起洪武帝来说要柔和得多,官位的轮换肯定不会像洪武朝时候那么频繁。

        三品一个萝卜就是一个坑,要熬到这天不容易,早到早得啊亲们。

        然而,木白的小伙伴们没人主动报名。

        三品虽好,但是想到要成为太子近臣,担负为太子出谋划策并且监督教育的职责,众人就有一种敬谢不敏的感觉。

        这想法就很让人生气了,木白瞪眼抗-议:“詹事府也不单单是教导孤,还有孤的弟弟们呢。”

        那就更麻烦了!

        众人眼神漂移,殿下在臣子间名声一言难尽,殿下弟弟们的名声也没好到哪儿去。

        当今皇嗣不丰……当然,这个不丰是相较于先王来说的,据说陛下对已经仙逝的前太子妃念念不忘一往情深,在其故去后便不曾续弦,即便是如今登上大宝也没有再立皇后。不过,大家猜测这是当今为了避免出现皇位纷争——他若再立皇后,皇后生下嫡子,难免会发生偏袒幼子娇妻想要废太子新立的事,在历史上这样的动乱可真没少过。

        而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

        周幽王便是因为喜爱妾室褒姒,在其生子后废黜王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王后。褒姒子伯服为太子,坏了周朝的传承之法,毁了周王室传承的神圣性,也惹怒了王后申后的父亲。

        于是,申侯为了给女儿泄愤,也为了扶持自己的外孙,联合缯国、犬戎攻打周幽王,诸侯无一来救,最终周幽王命丧骊山。

        这样的例子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数不胜数,因为宠妾灭妻、另立幼子而扑街的王一抓一大把,当中还有不少是曾经声名赫赫、武功盖世的雄主,最后死得却是无比憋屈。

        俗话说,有了后妈就有了后爸,想来陛下是不愿意成为后爸,所以才没有娶后妈的,真是大明好父亲啊!

        当然,感动归感动,为了国祚和时局安稳,大部分臣子没有催朱标立后的原因便是他已有了三个已经长成的皇子,这个成绩对于大部分帝王而言已经到了合格线,考虑到洪武帝大部分孩子都活到了成年,臣子们觉得太子的娃质量也不会差。

        ……何止是不会差,简直就是好得离谱。

        长子便是他们这位太子殿下,他的战绩就不必提了,如今的皇太子就是大明功勋家庭子嗣们的噩梦,所谓的“别人家的孩子”不过如此,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都喜欢用太子殿下来打击家里的熊孩子,打击效果拔群。

        次子是庶出,很有些才华,虽性格有些糯软,但仁和纯善,年少时就已经参与书籍编纂,等到了分封的年纪应当会是一个不错的地方藩王。

        而三子就比较特殊了,同为嫡出的皇三子朱允熥性格活泼,好养异宠,几年前便有人在大明受灾时弹劾过他,理由就是现成的。

        ——老百姓都要吃不起饭饿死了,你却在这里用粮食和肉养宠物,这和“朱门酒肉臭”有什么区别。

        咳咳,当然,后一句对方没敢说出来,否则他就等不到当时还是皇孙的朱允熥上庭应辩的那天了。

        其实,浪费食物这个事就是个伪命题,不说别的,是人都知道想要让马儿长得膘肥体壮就得喂精饲料,什么叫精饲料,对于马匹来说五谷杂粮就是。

        只要是家里头稍有些资产的,谁家的马槽里头没撒过米面?要按这个标准,整个京城一半的人家都得中枪。

        至于肉嘛……嗨,往应天府勋贵们的家宅走一圈,谁家没养些稀奇古怪的动物。

        这里头吃肉的可不在少数,还有一家养了个爱啃竹子的,到了冬天还得为它去南边砍竹子呢,那开销才叫大。

        这些都属于正当开销,要说浪费,那些宴会里头吃不完丢掉的才叫浪费呢。

        但言官不管这些,言官的职责是寻找违反大明核心主义价值观的地方,不负责给这些违反的点寻找理由。

        于是,当年才十四岁的小小皇孙就在洪武帝的允许下上殿了。

        木文简直是生气极了,他觉得这些大臣简直就是无理取闹,作为臣子他们不忙着去赈灾减损,就盯着他那一亩三分地干啥。

        他养些宠物招惹谁了?帮他买单的大哥都没说啥,这些文臣凭什么叽叽歪歪,愤怒的木小文当即表示要公开怼回去,拒绝哥哥帮忙,反污名化从自己做起,于是,可以载入史册的一幕就这么发生了。

        年少的小皇孙在奉天殿大堂内引经据典表示养宠物特别正常,古时候的皇帝还养会飞的神兽呢!他这个已经是低配版了。

        而且他养宠物来源合法、过程透明,收入和支出也完全在标准线内。为了养只老虎他从小就给父亲和爷爷打工,未来还要给他哥打工,他完全是用劳动力换取收入,有什么错?

        皇三孙在大庭广众之下挺着胸脯,非常振振有词:“孤的宠物每一口食粮都是孤自己赚回来的,凭什么不能养?”

        最后,他还放了个地图炮:“对了,孤的财产收入和支出都有明确流水,只是不知道诸位有没有啊,别盘算到最后,自己却犯了‘巨额财产来历不明罪’啊。”

        朝堂中不少人在听到这句话后顿时都心里一紧,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什么,我们还有这个罪”,而是发动头脑风暴盘算这个名词的含义,最后,众人都有了不好的预感,齐齐看向了洪武帝。

        哇靠,这个罪名也太鸡贼了吧?这不就是明摆着说家里头的小钱钱没办法证明收入来源的就算违法?

        那打击面可真是太广了,卑鄙如斯啊!!

        和他们反应不同的是,当事人洪武帝微微歪头,只觉得眼前一亮,仿佛被点亮了灵感之光。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