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穿进男频搞基建 > 第55章 第五十五章
翻页 夜间

第55章 第五十五章

小说:穿进男频搞基建作者:封玖字数:0更新时间 : 2021-04-08 11:47:10
刘康在屋中焦急等待,  见冯二笔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为了不让自己陷入焦虑,遂开口转移注意力:

        “敢问这位大人怎么称呼?”

        冯二笔老实道:“冯二笔。”

        “原来是冯大人,  ”刘康拱拱手,  “之前阳乌山送粮,刘某与霍统领结识。霍统领年少有为,  实在令我钦佩,  不知今日他可在城中?”

        冯二笔问:“刘校尉是来借盐还是来交友的?”

        刘康讪讪一笑:“是刘某逾越了,  冯大人莫要见怪。”

        “刘校尉不必担心,  咱们殿下既然答应你去和郭大人说情,  就不会食言。”

        冯二笔见缝插针为自家殿下说好话。

        刘康哈哈一笑:“刘某当然不是担心殿下食言。殿下之前慷慨送粮,  可见其品性高洁,  刘某有什么可担心的?只是借盐毕竟不是小事,只怕郭知府……”

        “那还真不好说。”冯二笔老神在在道。

        二人尬聊片刻,  都已无话可说,  遂闭嘴安静等待。

        良久,楼喻返回院中。

        刘康起身相迎,面露期待:“殿下,郭知府可愿意借盐?”

        楼喻没立刻答,而是沉吟几息,冷不丁问:“你们程将军与郭知府可有宿怨?”

        “没有啊!”刘康坚决摇头,“将军此前在庆州没有熟人,并不认识郭知府,不过上次与殿下结了善缘,  殿下算是咱们的熟人了。”

        楼喻眉间微蹙,  有些为难道:“那可能是郭知府卧病在床,  心情不愉吧。”

        “他不愿?”刘康心头发涩。

        只觉得一瓢冷水浇下来。

        大家都是官场上混的人,  谁还不知道谁?

        庆州产盐,要说知府不从中攫取利益,那是不可能的。

        可他们边军眼下只是想借一点救急,只要郭濂从指头缝里漏出一点点就行。

        即便这样,郭濂也不愿?

        皇帝不管,兵部不管,他们厚着脸皮来庆州求盐,庆州知府也不管,难道他们边军就这么不受人待见?

        他们辛辛苦苦守卫边疆,守护背后的大盛江山,到底是为了什么!

        刘康越想越心酸,本来意志坚强的汉子,眼眶竟蓦然红了。

        楼喻见状,不由反省自己是不是做得太过。

        他拍拍刘康的肩,温声安慰:“别担心,许是今日郭知府心情不好,明日我再去拜访一次。”

        刘康摇摇头:“多谢殿下好意,明日无需您去拜访,下官亲自去!”

        那可不行!

        楼喻叹口气:“刘校尉虽常年驻守边关,但想来也知道,朝中文官与武将素来不算和睦,程将军与郭知府又素无往来,郭知府恐怕……还是我去为好。”

        “殿下大恩,刘某没齿难忘!”刘康心中感动非常,躬身一拜。

        楼喻连忙将他扶起,有点心虚,总觉得自己是在欺负老实人。

        翌日,楼喻又去“拜访”郭知府,足足两个时辰才回来。

        面对刘康焦急的眼神,他咕咚咕咚连灌两盏茶,开口道:“刘校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你想先听哪个?”

        “好消息!”

        楼喻笑道:“我好说歹说,郭知府终于同意借盐了。”

        “当真?那可真是太好了!下官谢过殿下!要不是殿下义气助我,恐怕下官很难办成此事!”

        刘康是真心实意地感激楼喻。

        之前送粮已经让边军上下对庆王世子心生感激,如今世子又不辞劳苦、不顾脸面地去求郭知府,刘康不由感慨万千。

        即便皇帝昏庸,即便朝纲紊乱,可他们大盛还是有希望的。

        有庆王世子这样高节清风之人,大盛不会倒!

        楼喻淡淡一笑:“先别急,还有一个坏消息。”

        “殿下请说。”

        只要能借到盐,能让兄弟们活下去,什么坏消息他都能接受。

        楼喻皱眉道:“吉州是不是有煤矿?”

        刘康点头:“的确是有的。”

        他们到了冬季,有时也会用煤石烧火取暖。

        楼喻轻叹一声:“郭知府说,借盐可以,但他需要煤石。”

        刘康毫不犹豫:“这没问题!他想要多少煤石?能借多少盐?”

        他们军营距离矿脉不远,那地儿都是边军的地盘,吉州知府压根不会管,也不敢管。

        营中上下兄弟都是挖煤的好手,用煤石换盐完全可以啊!

        利益交换,没毛病。

        他利落的态度让楼喻放下心来,看得出,边军对煤矿拥有绝对的掌控权。

        这样他就可以不用跟吉州知府打交道了。

        楼喻不由笑了:“那可真是再好不过了。这样,庆州每月给你们足量的盐,用来换取煤石如何?”

        “只要郭知府同意,咱们边军没问题。”

        不就是挖煤嘛,只要能换盐,挖煤算什么!

        楼喻道:“郭知府说,这交易毕竟是私下进行,就不用签订契约了,我也认为咱们之间不用讲究这些,对不对?”

        “殿下所言极是,您放心,只要兄弟们还有力气,一定不会忘了挖煤!”刘康强烈保证。

        两人高高兴兴定下每月交货量以及交货期限后,楼喻好生招待他一番,才亲自将他送到北门外。

        刘康看着清俊朗阔、琼枝玉树般的世子,胸腔处莫名有一股意气翻涌。

        他牵着缰绳,抱拳正色道:“殿下,日后但有差遣,刘某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楼喻笑意溶溶,拱了拱手:“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刘校尉,三日后阳乌山外破阵亭,可别忘了。”

        “哈哈哈哈,殿下放心,三日后,下官必定在亭外静候!”

        刘康言罢,潇洒上马,扬鞭往北而去。

        回城后,楼喻吩咐人取盐装车,三日后送到破阵亭。

        以后有边军提供煤石,他就可以不用到处从外地高价买煤石了,省钱又省时,太好了!

        另一边,霍延领四千人抵达三斤坡外五里地,派斥候前去打探敌情。

        片刻后,斥候返回禀道:“统领,属下已经打探清楚,眼下三斤坡匪众一半占据坡上,一半占据金雀岭。”

        也就是说,三斤坡跟官府正在休战。

        入京时,三斤坡匪众两千余人,自从郑义买矿赚钱后,三斤坡越发势大,而今已发展到三千人。

        霍延这次带了四千人,若是连三千匪徒都对付不了,他就可以不用当这统领了。

        此次行军,他带了周满以及另外三名千夫长。

        其中周满经验最为丰富,战力也最强。

        他嘱咐道:“周满,你带两千人前往金雀岭剿匪。”

        金雀岭是矿山,驻扎在上头的大多是采矿的,一般来说算不上主力,也比较好攻破。

        周满毫不犹豫:“遵令!”

        两队人马分头行动。

        霍延亲率两千,直奔三斤坡。

        三斤坡地势复杂,陷阱也多,易守难攻。

        但之前楼喻未雨绸缪,让孙静文绘出三斤坡的地形、陷阱以及各处岗哨,加上霍延本身也记得路线,所以此行不算两眼抓瞎。

        三斤坡上,郑义正细细擦着他的大刀。

        这是他赚钱后,特意威胁铁匠给他打的,他爱惜得很,每日都要细心擦上好久。

        忽然间,一喽啰惊慌之下冲入明堂,凄厉高呼:“义王不好啦!官兵打上来啦!官兵打上来啦!”

        郑义嗤笑一声:“怕什么,那群怂货有什么好怕的?”

        他正愁怎么冲进府城杀光官兵,再杀光那些贪官污吏呢。

        没想到居然敢送上门来。

        那个怂包知府什么时候胆子变得这么大了?

        左右下首两人也道:“慌什么,又不是没交过手,他们那怂样儿,有什么好怕的?”

        “不是宜州官兵!义王!来了好多人!”

        郑义神色陡变,立刻起身道:“他娘的,本王倒要看看哪个龟孙子敢在三斤坡上撒野!”

        他召集一众喽啰,抄起家伙,气势汹汹地往坡下赶。

        可惜还没赶到,就和霍延等人迎头撞上。

        霍延身着铠甲,面容英俊不凡,实在有些引人注目。

        电光石火间,郑义悚然一惊。

        他!是他!怎么可能是他!

        有霍延指挥,府兵几乎没有踩中陷阱。

        经过长久的训练,他们本就战力强悍,碰上一众匪徒,轻轻松松就将对方制住。

        此前流的汗水,在这一刻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股激荡的意气在众人心中奔腾,他们手持利刃,豪气冲天,仿佛一群被憋久了的饿狼,终于冲破牢笼,肆意地逮捕猎物。

        他们和宜州驻军完全不是一个层级的。

        三斤坡匪众可以击败宜州驻军,却被庆州府兵打得落花流水,四散逃离。

        郑义眼见势败,怒吼一声,抡起大刀直接劈向霍延面门!

        他素来以蛮力取胜,可今日终将踢到铁板。

        霍延剑未出鞘,徒手卸了郑义的刀,又将他一脚踢飞出去。

        “绑上。”他淡淡吩咐左右。

        立刻有府兵目露叹服,上前将郑义绑住。

        连一个回合都不到,搅得宜州知府紧急求救的义王,就这么被他们统领给打趴下了。

        统领威武!

        郑义被牢牢绑住,他恶狠狠瞪着霍延:“你到底是什么人!你们之前的身份都是假的?!你们骗老子?!”

        霍延反问:“你没赚到钱?”

        而后吩咐人塞上他的嘴。

        郑义:“……”

        霍延领兵效率高,周满也不低。

        三斤坡这边刚俘获匪众,他也带人稳稳占据了金雀岭。

        两方人马一汇合,霍延便派人去通知宜州知府。

        宜州知府还缩在府衙内,正担心三斤坡匪众再次攻袭。

        “大人,您别太担心,郭知府不是答应会让韩昀将军前来助阵吗?”

        “他答应是答应了!”知府胸闷气短道,“可点兵不要工夫的?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来!”

        话音刚落,忽有衙役跑来,满脸兴奋道:“大人!大人!山匪没了!山匪没了!”

        “什么没了?说清楚!”

        “庆州派来的兵已经剿灭了山匪!现在正在三斤坡等着大人您过去呢!”

        知府深吸一口气:“当真?”

        “千真万确!庆州信使正在城外等候!”

        知府精神陡振,“走!”

        一众官吏衙役浩浩荡荡出了城门。

        前来报信的是一个小卒,见到宜州知府等人,他立马行礼道:“大人,将军已经剿清三斤坡匪众,正等着您过去呢。”

        毕竟山匪是宜州地界的,还得由宜州府衙善后。

        宜州知府也不推辞,意气风发,大步往前。

        一行人来到三斤坡,果然见到数千玄衣甲兵凛然而列,三斤坡匪众全都跪在地上当俘虏。

        还没走近,就听见郑义的呜呜闷叫。

        宜州知府只觉得大快人心!

        他大步上前,见到为首的霍延,抱拳道:“在下洪岩,韩将军,幸会!”

        同时暗道:据说韩昀已有二十七八,怎会如此面嫩?

        霍延拱手淡淡道:“我只是韩将军麾下校尉,韩将军身有要事,不能亲自前来,洪大人请勿怪罪。”

        “哪里哪里,若非校尉,宜州匪患也不会这么快被清除,不知校尉尊姓大名?”洪岩满面和气。

        霍延:“无名小卒,不足挂齿。”

        不等洪岩开口,他转移话题:“来之前,将军嘱咐过我,说是洪大人与郭大人有过协定,不知洪大人可还记得?”

        洪岩叹口气:“这三斤坡和金雀岭毕竟是宜州的,倘若将军真要驻扎此地,本官也不好向朝廷交待啊。”

        被庆州驻军占据山岭,他这张老脸往哪搁啊?

        霍延面无表情:“那行,我先放了郑义等人,就当没来过,洪大人请自便。”

        洪岩:“……”

        同朝为官,这么冷酷无情的吗!

        他还没说话,旁边倒是有官愤愤斥责:“你这话就不对了吧?你们可是朝廷军,清除山匪本来就是你们的职责!”

        “军务繁重,要是洪大人和诸位大人不同意,咱们就此别过。”

        霍延一点情面都不给,直接示意人给郑义松绑。

        不仅众官吏,连郑义本人都傻了。

        这些朝廷军这么不讲究的吗?刚抓了他就又要放了?

        就因为洪老头不同意他们的要求?!

        他很想说:洪岩不愿意,他愿意啊!他可以分出一半金雀岭!只要放了他,一切都好说!

        反正金雀岭那么大,他靠着一半也能过上好日子。

        洪岩及众人:“……”

        这是什么离奇而怪诞的场面?!

        刚剿了匪又要放了?

        眼见郑义要被松绑,洪岩立刻喝止,既愤怒又痛心道:“匪贼怎能轻易放过?咱们有话好好说!”

        霍延挥挥手,郑义又被绑回去。

        洪岩松了一口气,叹道:“之前求援紧急,信中没有具体言明,不如咱们坐下来谈谈?”

        “不用,站着说也是可以的。”霍延依旧一副油盐不进的模样。

        来之前,楼喻已经交待过,宜州府衙有很大可能不会同意军队驻扎在宜州府地界内。

        他们在信中这么说,只是为了先抬高价码,在宜州知府心中留下强硬做派,之后再商议“独家采矿权”,洪岩会更容易接受些。

        否则一上来就要独家采矿权,估计洪岩也会极端抗拒。

        他们要一点一点削弱洪岩的心理防线。

        洪岩在四千余士兵面前,实在无法挺直腰杆。

        他想了想,问:“敢问,郭大人想要三斤坡和金雀岭做什么?”

        霍延道:“咱们庆州去年收成不好,又来了许多难民,郭知府勤政爱民,想要赚些钱。听说江州炼丹之风盛行,便想采些黄铁矿运过去卖。”

        洪岩:“……”

        听着怎么有点不靠谱啊?

        他知道江州的确道风盛行,但黄铁矿真能卖到钱?

        要是真能卖,他自己还能弃之不用?

        一旁郑义闻言气死。

        那个庆州知府是怎么回事!想赚钱凭什么要抢他的地盘!

        洪岩犹豫不决,霍延故意面露不耐:“郭知府说了,洪大人要是不愿意,咱们这桩交易就作废。”

        “等等!”

        洪岩下定决心道:“你看这样行不行?郭兄不是想采矿吗?采矿可以,让矿工过来就行,但是能不能别让军队在这?”

        反正黄铁矿对宜州也算不上重要,能跟庆州结个善缘也算是物尽其用了。

        霍延假装沉思片刻,颔首道:“此事我需要回去请示。”

        “应该的应该的。”

        洪岩讨好地笑笑。

        他也不是真的愿意谄媚,但这世道,谁手里有兵,谁就有话语权。

        如今庆王兵权被收,三千府兵和一千驻军全都由韩昀掌控,韩昀肯定跟郭濂一条心,他谁都不能得罪。

        霍延问:“这些匪徒就交由洪大人处置罢。”

        洪岩立马来了精神,吩咐左右:“来人,将这些匪贼全都押回府衙审判!”

        衙役:“……”

        他们互相看看,一人出面道:“大人,这些匪贼将近三千人,咱们城里也装不下啊。”

        而且没有那么多人手去押解。

        洪岩略一思索,道:“那便就地斩杀匪首,其余匪众……”

        他不由看向霍延:“这些都是壮劳力,不如就留下让他们采矿?”

        “留这么多人采矿,又无人看管,洪大人就不怕重蹈覆辙?”霍延问。

        洪岩愣住,好像也是啊。

        但让他斩杀这么多人也不现实,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让他们做苦力赎罪。

        可宜州兵力不足,他派谁看管呢?

        真是棘手!

        霍延拱手:“我还要回去请示,洪大人,再会。”

        言罢转身就要带兵走。

        洪岩急了,“请留步!”

        他上前几步道:“您看,这些俘虏该怎么处置?”

        霍延回首:“要是洪大人吃不下这些俘虏,不如由我带一部分回去?”

        “这好办!”

        洪岩恨不得这些山匪立刻消失得干干净净,如果庆州能够帮他消化一些,他求之不得。

        双方商议后,决定将郑义等匪首就地处决,由霍延带走一千五百人,余下一千余人交由宜州府衙处置。

        这一千五百人都是些最底层的小喽啰,他们只会跟在后面摇旗呐喊,没沾过多少血腥,带回去正好充当劳动力。

        不过半日,令宜州府衙头疼的匪患就被清除。

        霍延疾行回庆州城,令周满带人看押匪众候在城外。

        他则飞快回到庆王府。

        楼喻正估摸着霍延什么时候能回,就听杂役通报声。

        他心中一喜,起身道:“快让他进来!”

        言罢迎至廊下,见霍延一身戎装,英武踏步而来,不由笑道:“回来得这么快。”

        “嗯,”霍延站在阶下,仰首看他,“幸不辱命。”

        “先进来。”楼喻招呼道。

        两人一同入了室内,双双坐下。

        霍延言简意赅,将事情全都交待清楚,而后道:“我私自带回一千五百人,还请殿下恕罪。”

        楼喻摆摆手,“不怪你,这也是我之前考虑得不够周到,没想到宜州连看押俘虏的能力都没有。我正好缺劳力,你带回这么多人正正好。”

        若是领兵打仗的,连如何处置俘虏的魄力都没有,那还领什么兵打什么仗?

        楼喻只要军队的最高领导权,他不懂军事,不会随便指手画脚。

        只要军队服从他,将领听命于他,他就可以给手下人最大的发挥空间。

        至于背不背叛这种事,想多了纯属庸人自扰。

        别人要是想背叛,再如何都会背叛;要是不想背叛,那又何必去猜疑?

        他眼下信任霍延。

        霍延垂眸浅笑,问:“剩余一千五百人,该如何?”

        楼喻沉思几息,道:“送一部分去吉州挖煤石,其余留在金雀岭挖黄铁矿。”

        边军那么多人,量那些人也不敢随便乱跑,正好省去边军自己挖煤石的工夫。

        程达肯定乐意接收。

        “挖煤石?”霍延问。

        他不在的时候,这人又办了什么事?

        楼喻便将刘康求助一事讲给他听。

        霍延听罢,心中着实佩服。

        刘康是突然来的,这件事并没有经过商议,可楼喻还是在短时间内想到如此完美的对策,甚至同边军做起长期交易,可谓是颇有智计了。

        “殿下,城外一千五百人,是否也要划拨一部分送往吉州?”

        楼喻颔首:“挑一些刺头儿送去,余下乖顺的,就当做劳工吧。”

        还是那种免费的劳工。

        如今是冬季,农闲时节,新城建设因为气候冷暂且停工,这么多劳力能干嘛呢?

        楼喻召来沈鸿和吕攸。

        “你二人分别负责农业和工程,可知庆州府的农田水利工程如何?”

        沈鸿恭敬道:“禀殿下,庆州水利工程以渠系工程为主,不过沟渠已多年未曾修缮,恐怕有所毁损。”

        楼喻道:“渠系工程多应用于平原地区,我看庆州不少地方有丘陵,怎么不建陂塘蓄水工程?”

        吕攸道:“殿下有所不知,建造陂塘蓄水工程,耗费甚大。”

        “再大能大得过农田收成?”楼喻面容严肃,“这些工程利在千秋,要是真的建成,庆州的子孙后代都能受益。”

        沈鸿和吕攸对视一眼,双双俯身一拜:“谨遵殿下令!”

        世子不愧是世子,就是有这般雄伟的魄力,不惜耗巨资修建水利工程。

        修建水利不是说说就能成事的。

        所幸楼喻现在不缺劳动力,也不缺钱不缺粮,真要下定决心去干,没人能拦得住。

        眼下是冬季,河流水位下降,而且未到隆冬,河水尚未结冰,楼喻便让人组织一众劳力,开始疏浚河道。

        疏浚河道有不少好处。

        河床的淤泥捞上来,可以运到农田里当做肥料;河道疏通后,船只往来更为便利;对水患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参与疏浚河道的,一天可得三十文工钱。

        正好农闲时节,大家伙儿闲着没事干,都纷纷响应官府号召,能赚一天是一天。

        河堤上劳力众多,吸引了不少小贩叫卖茶水吃食等,倒是让小摊贩们也赚了一波。

        众人拾柴火焰高。

        很快,庆州境内的河段被疏通完毕。

        楼喻和沈鸿、吕攸二人根据庆州各地的地势地形,规划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农田水利系统。

        这个冬天,大盛其余州府死寂沉沉,唯有庆州府一片火热。

        章风下工回家,又在家门口碰上隔壁孙大娘。

        孙大娘乜他一眼,酸里酸气道:“听说你们厂里还发什么年终奖,你也有?”

        章风:“……”

        消息倒还挺灵通。

        他憨憨一笑:“孙婶,这是厂里的福利,也没多少。”

        孙大娘冷哼一声:“你听说了吗?官府又让人去服徭役了。”

        “什么服徭役?”章风惊讶,“我没听说啊!”

        “大冬天的,一群人在河堤上挖来挖去,不是服徭役是什么?这还是世子下的令呢!”

        孙大娘翻了个白眼,反正以前服徭役都是这样的。

        章风实在服气。

        这位孙婶就是因为她儿子想做工却被管事拒绝,就一直耿耿于怀,经常说府衙的坏话。

        现在又来说殿下的坏话,他实在不能忍。

        “你别胡说!什么服徭役!他们都能拿到工钱的!”

        他愤愤瞪着孙大娘:“孙婶,以后这种诬赖诋毁的话可不要乱说!”

        言罢跑进家里关上门,不再理会。

        这些市井小事楼喻自然不知。

        他正在南市会见乌帖木。

        在这一年内,他和乌帖木一直保持着顺畅的交易。

        乌帖木为他提供了不少牛羊马匹等战略物资,楼喻也给他提供了盐粮茶糖等生活物资。

        交货的事情,他基本都是交给下面人去做,所以一年来,他都没再见过乌帖木。

        但这次,乌帖木特意表明要见他一面。

        楼喻带上霍延,前来南市粮铺见他。

        乌、霍两人果然天生气场不和,一见面气氛就凝滞起来。

        乌帖木毫不客气道:“世子,你为什么一直让他当护卫?”

        在他看来,霍延身形瘦削,战力肯定也高不到哪儿去。

        楼喻笑眯眯道:“大概是因为他长得比较英俊。”

        “……”

        见他噎住,楼喻适时缓解尴尬:“乌掌柜找我来有什么事?”

        乌帖木说起正事儿:“世子,和您做生意的确很畅快,但你们盛人有句话,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这次或许是咱们最后一次交易了。”

        楼喻有些舍不得草原的牛羊骏马,问:“既然合作这么愉快,乌掌柜为什么要断掉呢?”

        “实不相瞒,我和我的族人要西迁了,恐怕以后很难再交易。”

        西迁?!

        楼喻有些惊讶。

        据他所知,北蛮如今的王庭就在西边,否则西北也不会常年重兵把守。

        乌帖木要西迁,是想做什么?!

        他不由问:“没有充足的粮食和盐巴,你和你的族人如何过冬?”

        乌帖木眸中闪过厉色:“总会有的。”

        他不欲多说,起身行了一个北蛮的礼节,沉声道:“希望以后咱们还能再见。”

        “等等!”

        楼喻叫住他。

        乌帖木回身看他,深邃的眼睛沉寂坚决。

        仿佛是要去完成一项艰难的使命。

        楼喻清楚他的身份,大概猜到他要去做什么。

        他是现任蛮王的侄孙,他的父亲曾经被现任蛮王杀害,他这次西迁,肯定是要带着“族人”去为父报仇,甚至夺回王庭的。

        那些“族人”不过是拥护先王的亲军罢了。

        楼喻顺势下了一个决定。

        他注视着乌帖木,平静道:“如果你愿意,明日辰时初,你在北门等我,我将送你一份临别礼。”

        乌帖木讶异非常,他深深回视着楼喻,忽然发现自己越发看不透这人。

        合作这一年间,他亲眼见证庆州城的改变,而这些改变,全都出自楼喻之手。

        在此之前,他见到盛朝的乱象,本还心存轻蔑,但现在,他有一种深深的直觉——

        眼前这人不可小觑。

        若是日后他承袭王庭,想要入主中原,楼喻绝对会是自己的劲敌。

        乌帖木颔首:“好,我会在北门等你的礼物。”

        他走之后,霍延问:“你要送他什么礼物?”

        语气平淡,仿佛只是因为好奇。

        楼喻反问:“你可知道他的身份?”

        霍延一听便知乌帖木身份有异,也没傻傻地继续问,而是分析道:“他说他要西迁,北蛮的王庭在西边,莫非他与王族有关?”

        “他是前任蛮王的儿子。”楼喻语出惊人。

        霍延沉默几息,不得不为楼喻的消息网感到震惊。

        乌帖木藏得这么深,估计现任蛮王都不知道他的存在,楼喻又是怎么知道的?

        他略一思索,便知楼喻要送他什么礼物。

        “你是想让他们内耗?”

        楼喻笑赞:“不愧是霍二郎,就是通透。”

        现任蛮王势大,而今乌帖木势弱,两者对上,乌帖木败的可能性比较大。

        否则原书中,霍延几年后逃出庆州府也不会遇上落魄的乌帖木。

        可见乌帖木这次“西迁”,并没有夺回王权。

        如今大盛乱象横生,现任蛮王必定蠢蠢欲动,企图趁机南攻。

        楼喻不想被人打断发展计划,便决定先鼓动蛮人内乱。

        乌帖木势弱,他便助乌帖木一臂之力。

        用一些劣质品,换短时间内边境安稳,这单生意不亏。

        翌日一早,乌帖木等在城门口。

        他远远看着楼喻骑马而来,身边依旧跟着那个弱鸡护卫。

        他们身后缀着数辆板车。

        楼喻行至他面前,下马拱手笑道:“乌掌柜,久等了。”

        “刚来,没等多久。”乌帖木很好奇楼喻要送他什么礼物。

        “这些都是我的一点心意,还请乌掌柜笑纳。”

        板车上都是摆放着一个个箱子,箱子扣得严实,看不出里头是什么。

        乌帖木郑重收下:“世子赠礼之情,乌某感激不尽。就此别过,希望还有再见的那一天。”

        他吩咐左右同伴牵牛拉绳,徐徐离开庆州府,踏上北上的路。

        走出五公里后,他的同伴问:“王子,庆王世子到底送了什么?”

        乌帖木也正好奇着呢,闻言便道:“先停下,打开看看吧。”

        几个随从立马停下,伸手去掀箱盖。

        “嚯!”

        一人手脚最快,惊呼一声,眼珠子都快瞪掉了。

        乌帖木走近,同样大惊。

        木箱内,铁制的长刀泛着森冷寒光。

        他心脏狂跳,再伸手打开其他木箱。

        除了铁刀,还有弓箭、皮甲等,全部都是用来打仗的物件!

        一声惊雷在脑海中轰然炸响。

        乌帖木瞪大眼睛,喃喃自语道:“原来他都知道……”

        楼喻知道他的身份!楼喻知道他要做什么!

        这样的认知彻底粉碎乌帖木的轻视和傲慢。

        他由衷感到背脊发寒,即便在父王被杀时,他都没有这么胆寒过。

        他怔愣良久,忽然回身看向来时的路。

        这条路通向庆州府,通向那座腐朽的、破败的城池。

        他一直以为,这座城池是脆弱的、不堪一击的。

        但他突然发现,他错了。

        这座城,因为那个人的存在,开始变得固若金汤。

        他很清楚楼喻送他这些物件的用意,可即便知道,他也不得不接受。

        这是一场赤裸裸的阳谋。

        送走乌帖木,楼喻专心致志搞工程建设。

        送去边军的匪众,获得边军的热烈欢迎。

        有他们在,边军就不用浪费工夫挖煤石了。

        宜州那边的黄铁矿,也成为楼喻的私有物。

        转眼又到了年关。

        楼喻在这待了一年,这一年经历了许多事,这些事让他自己也发生了不小的改变。

        他把众人都召到府衙,开一个年终总结会。

        “诸位都忙碌了一年,心里有什么想法或建议,都可以提出来。”

        他神色虽温和,但威严日甚,大家心里都是敬畏且拜服的。

        李树率先开口:“殿下,庆州在您的带领下越来越好,咱们还能有什么建议,只要听您号令就好!”

        “嗯!有殿下在,咱们庆州会蒸蒸日上的!”魏思也由衷赞叹。

        杨广怀笑道:“殿下胸有丘壑,杨某佩服万分。”

        霍延正要开口,楼喻伸手一拦。

        “让你们提建议,不是让你们开表彰大会。”

        大家都笑起来。

        这次会议成员,沈鸿和吕攸也在其列。

        这是两人首次参与会议,只觉得这种感觉很新奇,又让人心里熨帖。

        在这儿,大家都是内心尊崇世子,面上亲近世子。

        而在以前,大家对郭濂都是表面恭敬,暗地里不屑。

        他们更喜欢现在这样,大家齐心协力只为让庆州变得更好。

        沈鸿笑道:“殿下,下官以为,诸位大人说的都是真心话,难道做得好还不能夸了?”

        “哈哈哈哈哈。”李树闻言便附和笑了,“沈大人说得对!”

        楼喻无奈,看向沈鸿:“行,既然这样,年前分田到户的工作必须给我完成,要是做不完,你就别想过年!”

        沈鸿恭敬接受:“请殿下放心,下官一定完成任务!”

        分田到户,就是将新垦的田地按照户籍分给新的居民。

        在魏思的努力下,打算在庆州定居的流民都已编入户籍册,成为庆州新的居民,以后都归庆州府衙管辖。

        年后不久就要春耕,新居民一直拿不到地,心里难免忐忑。

        直到腊月二十五,新居民终于接到通知。

        按每户人丁数量分配耕地。

        耕种第一年,每户需上缴七成收益,自留三成。

        耕种第二年,每户需上缴六成收益,自留四成。

        耕种第三年,每户需上缴五成收益,自留五成。

        以此类推,直到第五年,每户需上缴三成收益,自留七成。

        往后皆按三成上缴给官府。

        新老居民全都惊了。

        要知道,大盛如今的农税高达六成!

        虽然耕种第一年要给官府七成,但往后会越来越低,这不就说明他们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吗!

        只要勤恳种地,他们以后就可以攒很多粮食,再也不用挨饿了!

        新居民欣然接受这项政策,本地人心里就冒酸气了。

        凭什么!凭什么他们还要交六成!

        倒是有明眼人站出来解释。

        “你们的耕地都被朝廷管着呢,这新垦出来的地,还没纳入朝廷管辖范围。”

        庆州虽是庆王的封地,但老百姓每年交的赋税都会先被纳入官府,再由官府分配,一部分上缴朝廷,一部分拨给庆王府。

        所以严格来说,除了王府田庄的地,庆州境内的耕地不归楼喻管。

        他倒是愿意降低税收,但中央那边糊弄不过去。

        他便又发了新公告。

        新公告说:农务总管林大井已传授大家耕作之术,如果农户明年秋收亩产高于往年,则超出部分自留,依旧按照往年亩产交税。

        这下好了,本地居民也无话可说。

        还能怎么办?努力种地呗!

        只要多种些麦子出来,他们就能多得一些粮食!

        腊月二十八,楼喻亲自去视察农田水利工程,看到一条条挖好的沟渠,油然而生一股欣慰。

        霍煊在机械器具上很有天赋,楼喻敲定水利工程规划前,就让他尝试改良灌溉工具。

        没成想,还真让他改良出几个工具来。

        霍煊跟在楼喻身侧,看着不远处新造的水车,小脸写满忧虑。

        “怎么,还不满意?”楼喻好笑问。

        霍煊摇摇头:“不是的,我只是发愁,要送小叔什么生辰礼。”

        楼喻眉心一动,“你小叔什么时候生辰?”

        “正月初一。”

        楼喻遥望天际,也开始犯起了愁。

        该送什么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q9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q9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