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第 75 章

小说:朕要这大明皇位有何用!(穿书)作者:痒痒鼠字数:0更新时间 : 2021-06-28 08:34:58
鬼鬼们明白过来,  魏国公真的有实力、有能力操作到这一步,天时地利人和,即使只有五成的成功概率,  也值得冒险尝试。

        皇上明白,自古以来的皇帝,  对功臣的猜疑心理,  无法评价好或者坏。徐家七代人严格自律,从不同于权势的另外一方面,成为大明朝庭在江南的门面,  代表大明人的简朴节约、谨慎自律,克己复礼。

        作为皇帝,太~祖皇帝没错。作为臣子,  徐达一生谨慎,面对这两次试探,  给了太~祖皇帝一个满意的回答。最终全了一场兄弟情谊。

        皇上沉默。

        鬼鬼们一起叹气。

        徐家人,  作为一个大明人,  一个万古长河里的人类、生灵……徐家人都做的很好,可是他们,还是不赞同朱载垣研究墨家,  更认为江南不能妄动。

        第一个反对的居然是秦始皇。

        秦始皇憋了这么久不开口,一开口就回不到矜持的过去。

        “朱载垣,  你研究墨家,你可有看到,  墨子的话,  完全不符合人心、忍心?”

        朱载垣刚刚从海里游玩一趟回来,正洗澡洗漱。

        “我知道。墨子说,人的知识来源可分为三个方面——闻知、说知、亲知。火是热的,  推理,天下的火都是热的。小孔成像的原理是什么,嗯嗯,值得研究。墨家学说和古希腊逻辑学并称——打天下用墨家,打完天下君权神授。

        “墨子还说,不分贵贱出身推荐、选拔、使用德才兼备的人;反对厚葬久丧,主张薄葬短丧;反对‘命运、血统’决定人生,天下的贵族哪个不骂他?他还说,国君应该经过公选,官员也应该公选,墨家不死哪家死?

        所有掌权者的公敌,村里的村长都能骂死他。”

        秦始皇黑脸:“那你还研究?”

        皇上犯皮:“最近有很多人崇拜你,喊你政哥哦~~。”

        秦始皇:“!!!”秦始皇“刷”地不见,皇上笑得那个欢乐,鬼鬼们笑得更欢乐:“政哥你好啊,政哥久仰啊,政哥好久不见?”莫名被政哥·秦始皇察觉,

        朱载垣就是一个无赖。

        徐景珩摸摸皇上的小脑袋:“顽皮。”皇上眉眼弯弯:“徐景珩你知道,昨儿我和唐伯虎老师下去龙舟,走访店铺,遇到什么?”

        “遇到什么?”

        皇上呱呱呱,一开始当玩乐,后面越说越气。

        皇上这几天不忙,不想在龙舟上听蒋冕和毛纪的唠叨,就要下去转一圈。皇上乔装打扮一番,领着兴王、老师们、玩伴们……下去龙舟,分成好几伙逛街看店铺,皇上和唐伯虎一伙,哪知道有人认出来唐伯虎,十几个书生一起围堵他。

        那样的情况,机灵·皇上自然是立马跑开,一脸我不认识唐伯虎的样子。然后皇上就听到他们的谈话。

        甲说,我政哥就是武功盖世。唐伯虎老师点头,你政哥喊你去修皇陵,你赶紧的?

        乙说,我政哥统一六国、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统一华夏,乃华夏祖龙。唐伯虎老师说,他的功绩,我比你清楚,我五十岁,你二十岁,你看的书比我多?

        丙说,我政哥没有焚书坑儒,坑的是方士。唐伯虎老师回答,那他为什么坑方士?寻仙修道耗费民力,还有道理了?别说方士活该,你要承认方士那是“投其所好”。

        丁说,我政哥焚书坑儒,两千年来儒家一直黑他。唐伯虎老师问:你坑杀人家,还不许人家黑你?

        可就算如此,他们也还是情绪激动。还说什么古往今来杀人的皇帝无数,凭什么就说秦始皇是暴君?还说他们哪一个有秦始皇的功绩?秦始皇的过都是小过,功大于过……

        皇上的小胖脸皱巴成一团,怎么也想不明白:“儒家要黑的是法家。黑一点点秦始皇,却从来都是承认他的功劳。他们怎么不想一想,秦国老百姓的日子?”

        “皇上明白,那些人为何推崇始皇帝?”

        “……人心慕强。强者就是最大的道理,反正给秦始皇修长城修皇陵的不是他们。”

        “就是这样,皇上无需计较,快睡觉。”

        皇上爬上床,临睡前还气不过地嘟囔一

        句:“那些人再折腾,我要对他们做暴君!比秦始皇还暴!”

        徐景珩:“!!!”“好,皇上做暴君。暴君先睡觉。”

        要做暴君·皇上和徐景珩一起午休。这些日子,夜里经常有刺客出现,皇上即使知道侍卫们的实力,可还是每次都睡不着,导致夜里睡眠不足,为了保证精力,午休就越发重要。皇上一想起这个,就暴躁地想砍人脑袋。

        五月末的中午,已经是很热,海上好一些,温度适宜,皇上睡得香甜,小肚子一鼓一鼓。徐景珩给皇上把脉,眉心微皱,思虑好一会儿才睡着。

        下午的时候,皇上看天气好,龙舟还没到松江府,生怕到了之后没有时间,拉着徐景珩乘坐小船,去看长江入海口。

        之前皇上去看黄河入海口,又听太~祖皇帝说元朝末年黄河决口,抢夺淮河水道入海,灾民四起,太~祖皇帝的爹娘就是那一次灾荒中饿死,对于治理河道皇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淮河、黄河、长江……他都要去亲自看。

        皇上呱呱呱:“淮北多灾。水灾、旱灾、蝗灾、疾疫、大风、地震、冰雹……灾荒造成的损失巨大,山匪增多,百姓苦矣。朝廷每次赈济、缓征、调粟、借贷、施粥、蠲免、劝分、转移灾民、抚恤安辑……可是在防灾、减灾和赈灾方面大打折扣。”

        “年年朝廷拨款,堤上加堤,水高凌空,一旦泄洪,就是大灾。治理黄河,以疏不以障。最好是分流,设减水石门以泄暴涨。”

        “徐景珩说得对  。”皇上眼睛发亮:“我这几天研究,也是如此决定。”

        徐景珩摸着皇上的小脑袋,提醒皇上:“自从黄河改道,河南归德至徐州南下夺淮,注入于黄海。自徐州至淮安五百里的河段是漕运要道;自淮安到扬州,利用湖区作为运河。运河和漕运要保障。

        还有一点,皇家的祖陵在泗州,皇陵在凤阳,均位于淮河岸上。”

        皇上:“!!!”

        不能不管运河,也不能不管祖陵,这分流怎么分,分到哪里?就是大事。皇上看一眼红石头:“放心哦。”停

        顿一下又补充,“对祖陵的保护、漕运的畅通、沿河百万生灵的安危,朱载垣会作综合考虑,即使难度较大。朱载垣一定能做到。”

        太~祖皇帝不想和他说话,祖陵的事情,合计着要徐景珩提醒,才想起来?!皇上冲徐景珩挤眼睛:“等我回头到凤阳,就去拜祭。”

        徐景珩因为小孩子的无赖,摸摸他的小包包头,笑容宠溺。

        自从当年南宋为了防止金兵南下,决堤皇河,皇河下游一直是灾荒不断。

        黄河的水带来的泥沙,很快淤高淮河入海口,淮河排水不畅,诸多中小湖泊填满形成洪泽湖,不久后,淮河就失去入海口,冲破洪泽湖堤坝,经三河入宝应湖,借道高邮湖,邵伯湖投奔长江,在三江营,成为长江支流。

        要治理黄河下游,同时需要治理黄河泥沙问题,淮河淤堵入海问题,至少十年的功夫。

        两个人说着治河的事情,小船速度快得很,一个时辰来到长江入海口,靠近松江府,崇明岛的一个地方。河面是一个喇叭花的形状,窄的地方二十里、宽的地方有二百里,皇上一开始看着这里的河流、船只、繁忙的港口,连片的菜地……很是喜欢。

        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黄河对比长江,就是一个黄泥猴子。皇上都想去长江里头游一游。

        待他发现,崇明岛这里也开始淤堵,傻眼。

        “徐景珩,长江和大海的潮水冲击泥沙,将来崇明岛要和其他几个岛连起来。”

        “长江入海口一分为二,南面会成为主航运道。”

        “那是上海县的地方?”

        “上海县。”

        “苏州和杭州夹在上海和宁波之间,果然形势不乐观。”

        皇上越是南下,越是感受到南方的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港口兴旺带来的好处。徐景珩对此看得开。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这里是长江入海口,早在大唐时期,就是大唐和日本往来的港口。据说华亭县东北部的青龙集镇,海舶云集,烟火万家,时人比之杭州。随后由于河道变迁、海岸线向外延伸,一直到上海村

        口。

        皇上点脑袋。《元史》上有记载,青龙镇变为内港,上海归属华亭县管辖。上海风樯浪舶,商贾糜集,还是重要的“漕运”港口之一,经海路向元大都运送粮食物资的船,都是由上海启航。因为上海发展太快,松江府提出分建上海县,得到批准。

        “大明建国,上海县的辖区更大,永乐皇帝在临海处构筑土山,设有烽堠,以利船舶进出长江,是宝山,如今作为海运贮粮的集散点。

        松江乌泥泾人黄道婆,从琼州岛带回先进的纺织技术,改革纺织工具,织品量多质优,这里植棉业日趋兴盛,一块松江毛巾一百两银子,出口到日本,二百两银子……”

        一提到银子,手头穷·皇上大眼睛闪亮。徐景珩忍住笑:“这里‘木棉文绫、衣被天下’,再加上航运……明天去看上海的作坊?”

        “做沙船,还要去看佘山。”

        “铸钱、冶铁、煮盐业、学院……都去看。”

        皇上知道佘山上建有遂高园,白石山庄、眉公钓鱼矶……人称小苏州园。皇上迫不及待要去看看,对这里的学院也感兴趣。侍卫停靠船只,上来港口,已经是晚饭时间,皇上小大人地表示,要带徐景珩去用膳。

        一路上眼见这里的青石板路、浮桥、建筑……干净整齐,到处一口吴侬软语,眉开眼笑地乐。

        等到他在一家酒楼的二楼包厢坐下来,点好菜,看着楼下风光,进进出出打包外送的人群,准备品尝当地菜的时候……

        “可别说秦始皇是华夏祖龙,‘华夏’两个字出现的时候,嬴政还没出生。”

        “就是就是。炎黄二帝,尧舜禹,夏商周,都要你们吃了不成?”

        “那不一样。若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我华夏大地,就和西洋的情况一样,四分五裂,没有凝聚力。如此大功劳,称呼一个‘华夏祖龙’,怎么啦?”

        “没有秦国统一六国,华夏大地就分裂?我看你脑袋进水。西洋为什么分裂,原因你知道吗?那是因为西洋多山岭,他们的土地都是一块一块的忒小,没有平原,你要西洋

        怎么统一?”

        皇上听出来趣味,竖耳朵一听,其他人喊这个书生叫潘恕,大约猜到是元和二年的进士潘恩的弟弟——上海重商,文人底子不足,朝里叫得出来名号的,也就一个潘恩。

        徐景珩拿一份当地的小报看,也不管他。

        皇帝听到有人说起“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说这是老百姓对秦始皇的血泪控诉,立马有人反驳,这就是一个故事,假的,完全没有考据。

        还有一个人,特激动地说,当年项羽刘邦造反,戍守长城的十万大军,秦始皇为了华夏安危,硬是不调兵回来。登时引发一半人“思考”,一半人震惊,几个人呆愣。

        潘恕不敢相信的声音响起:“说得好像你们亲眼见过秦始皇,秦始皇给他们吃穿一样。要不你们去秦国当兵试一试?能不能说点靠谱的,拿出来考据?”

        一个声音反驳:“不需要考据。我就是知道,政哥被黑两年前,委屈无从诉说。”

        !!!

        皇上笑出来,一手捂住自己嘴巴,一手捂住徐景珩的嘴巴。红石头里的鬼鬼们都笑疯了,秦始皇已经不知道,他们口中的“秦始皇”,是谁?自己是谁?

        潘恕夸张的大叫:“我眼冒金光,就看到秦始皇从天而降,堪比女娲造人的功德无量!”

        皇上笑得浑身都抖起来。徐景珩抬头看一眼,好像看到一个偷到大肥鸡的小胖狐狸,再一看秦始皇……

        秦始皇已经躺平。

        秦始皇为了华夏,硬是面临亡国也不调长城的兵?秦始皇情愿再死一次!鬼鬼们鬼哭狼嚎的乐翻天,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秦始皇回想,这要是他的大秦,哪个敢这般议论他……一时又难过。

        店小二送上来一份甜点和茶水,一眼看到,这位小公子脸上的大疤痕没有了,这位大公子满脸的大胡子没有了,好俊的兄弟两个!

        店小二看一个楞眼。皇上伸手“嘘”一声,瞄着徐景珩说道:“家里人说,不能在外头耍风流。”

        !!!

        “明白明白。”店小二点头如捣蒜,他就说气质这么好

        的人,怎么会无缘无故脸上受伤,原来……

        “小公子家里家教好。小公子长得好,刚从外地来不知道……”他贴近一步,嘀嘀咕咕:“皇上要改律法,说要女子大脚,那有些人家,就想着提前给自家姑娘定个亲,生怕将来皇上改了主意,大脚嫁不出去。

        小公子你长得好,将来一定娶宰相的女儿,你可千万小心。”

        皇上眼睛瞪圆:“我小心,谢谢小二哥。”

        店小二因为他一句“小二哥”美得心里冒泡,脚上踩着五彩棉花出去包厢。皇上叫店小二这一打岔,太惊讶。

        刚要开口,看到徐景珩给他一页的小报,皇上接过来一看。

        “潘家大孙女胜过王家大孙女,成功定亲董家小公子!”

        那标点符号运用的特好,一块红红的长布条裹成一团,一块同样的布条拉直,变成一个大大的感叹号充斥整个画面。皇上好奇:“为什么要用布条?改律法,应该用判官笔,更形象。”

        “……因为是女子的事情。”

        皇上懵懂,用布条表示,女子不写字,天天打扮?皇上看下去,就发现这文章写的极其夸张,用词语不惊人死不休,看完后,却是一头雾水。

        不过皇上知道,抢女婿的事情是真的。

        上面还说,董家因为潘家在上海的家世,才同意。说潘家这样的中等人家,女孩子将来可以进宫参选,现在定下来,将来说不定……

        皇上顿时对这小报目瞪口呆,朕才不是抢人媳妇的人!

        店小二又送进来一份热菜,徐景珩放下小报,在一边的水盆里给自己和皇上净手,皇上一看,包厢里的毛巾是松江棉布,顿时又笑出来。

        包厢的另一边是一个书案,上头还有笔墨纸砚。店小二笑容恭敬:“小公子,我们这上海县,商人多,都尊敬读书人。”

        皇上笑着点头:“尊敬读书人,自己也读书。好好。”

        店小二一听,满心服气:“小公子和其他读书人不一样,我家小子要是能读书,我一定送去学院。小公子,菜味道正好,你赶紧用。

        ”

        店小二出去,就觉得,小公子没有和其他读书人一样看不起他,还要他也读书,真好。

        徐景珩对着皇上笑,皇上小胸膛一挺,忒自恋的小样儿。

        青鱼下巴甩水,糯滑肥醇,味鲜适口。最后一茬草头圈子,色泽深红间绿,圈子酥烂软熟,肥而不腻。红烧肉,浓汤、浓汗厚味;桂花糖藕,分量足足,味道够……

        分量小,不太讲究摆盘;原料挑选上也有差别,口感略黏腻,酱汁浓稠,有一种农家烟火气,红烧肉里有加泡过的笋干,挺特别。

        皇上吃的挺香。

        一碗汤,一碗米饭下肚,皇上有了精神听八卦。

        外头有人吵吵嚷嚷的争论:“秦国的百姓一定都崇拜秦始皇,一切为了他们的大秦帝国!”“秦始皇的功是功,过是过。读书明理,读历史为了借鉴教训,学习优点,学以致用,不是情绪激烈崇拜谁。”

        皇上就当唱曲子。

        还真有个唱曲的小姐姐来,皇上听着,果然和北方不同,更是欢喜。

        皇上还“忙里偷闲”地和秦始皇说:“他们都说你被黑两千年,是一颗可怜的小白菜。说感恩秦始皇打造的大一统华夏,汉唐宋元明的皇帝都是拾秦始皇的牙慧,就秦始皇是他们亲爱的政哥哥……”气得秦始皇大吼:“你就不管一管?”

        皇上矜持:“宽容、宽容。能用鞭子解决的事,绝不用刀剑;能动嘴皮子解决的事,绝不用鞭子。在我和大明子民之间,即使只有一根头发丝儿在联系着,也不让它断了。”

        秦始皇气得不想搭理他。

        汉太~祖刘邦拍腿大笑:“皇上说得好。就是这样,可不能学那老赢。”

        唐太宗也笑:“一根头发丝儿,老百姓拉的紧了,就松一松松;老百姓放松了,就紧一紧紧。”

        皇上眉眼弯弯,其他鬼鬼们一起瞪这两个——就你们会做皇帝是吧?

        汉太~祖和唐太宗一起矜持地笑——

        任凭时代风云变幻,秦始皇的江湖地位一直未被撼动,算是华夏大一统皇帝的开山宗祖,算是强权治

        国暴~政苛政的典型。

        之前没有人提溜他,如今人人提溜他,乃是因为大明人的心态变化,大明从一个挨打受欺负的小可怜,一朝成长,谁都梦想他们的皇上,能一统东西南北各国,和秦始皇一样争霸天下。

        这是那些世家大族要带起来秦始皇热,没有想到的事情。

        秦始皇是谁?权利就是一切法度的代表人物,认可了秦始皇,就是认可强权,强权百分百合理了,那他们坐拥万亩土地不交税算什么?他们世代荣享富贵算什么?皇家和官府都不敢判孔子后人算什么?都是应该的!皇上要打压他们,是错误的!

        一开始皇上听到,刺客们拿秦始皇骂他,皇上生气,一种被背叛的生气,也是一种恨其不争。皇上要是想学习秦始皇,早就挥刀杀人了,给你们张嘴骂的机会?你们明明是被世家奴役的人,为什么不知道自尊自强?

        后来皇上生气,是担心普通老百姓也被这股风气影响,人人羡慕强权,道德沦丧,民风下滑。

        如今皇上想通了,这股风气之所以在南方快速蔓延,因为江南富裕,江南的贫富差距也大,普通人都希望大明真的能法度严明,约束那些富裕的人,所以才提溜秦始皇。

        你要他们哪一天,去秦国生活试一试?他们连交趾都不愿意去移民,更不要说去秦国修长城,修皇陵!

        皇上看过章怀秀的记忆,都说秦始皇的陵墓,是劳动人民的艺术结晶,是华夏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难得章怀秀历史好,记得那也是一种罪过。

        秦始皇陵历时三十九年,动用民工七十多万。那个时候,整个大秦有多少人口?

        依照那时候的条件,没有铁锅,没有棉花,还一直在打仗,七十万人吃什么,住在什么地方,患病受伤怎么办?想想都恐怖。酷暑严寒、瘟疫疾病,肆意挥舞鞭子的监工督导……

        皇上认为大明修缮一些长城都是劳民工民力,更不要说当时的环境去建造长城。

        与其说秦始皇陵是浩大工程,不如说它是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