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止境 > 第七十四章 亡羊补牢

第七十四章 亡羊补牢

小说:止境作者:陈长安字数:3040更新时间 : 2020-08-13 10:08:09
夜幕落下。

龙马巷的风景一如镇北长街,大户人家的门前张灯结彩,映得这条听不见车水马龙的僻静巷弄有些醉人。

巷口外有两个人影。

素袍公子与紫衣婢女同行穿过龙马巷,不时地左右顾望,像是在欣赏着巷子的美景。

龙马巷作为小镇富贵人家的落户之地,是小镇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巷子要比小镇其他巷弄宽敞许多,几乎快赶上镇北的长街,踩在脚下的青砖更是取材最上等的货色,故而将龙马巷称之为龙马街似乎会更合适一些。

素袍公子来到一座府邸前,门口有两只凶神恶煞的石麒麟,门匾上铁竖横勾地写着李府二字。

紫衣婢女亦步亦趋,当她看见门匾上的李府二字时,眉头不由自主地敛成一线。

素袍公子倒是一脸爽朗,对身后的紫衣婢女说道:“秋离,我怎么觉得这李府二字有些似曾相识?该不会是本公子看错了罢?”

秋离目光从牌匾上收回,落在府邸的朱漆大门上:“公子没有看错,这里的确是李府。”

素袍公子扯了下嘴角:“走,去县衙找王书之喝口茶。”

主仆二人只在李府门前驻足了片刻,便又离开了灯光绮丽的龙马巷。

来到镇子县衙,素袍公子不经通传便大步入内,紫衣则紧随其后,在平日这是要被视作强闯官家府邸之罪,轻则权杖奉上,重则长鞭伺候皮开肉绽,可守在县衙外的衙役约莫是得到了知县大人的旨意,并没有多加阻挠,反而恭恭敬敬地尊称一声龙公子。

素袍公子并没有答应,又或者说在他看来,这本就是理所当然之举。

两人穿过回廊来到后院,卸下官服换上素装的知县大人,正坐在院落石凳上翻阅书籍,沉浸于书山文海之中,石桌上还放着一叠儒家书籍。

素袍公子见此一幕,发自内心地露出欣慰笑容,不好打扰那位知县大人的雅致,只是静静地站在院子门口等候。

许久,心无旁鹫的知县大人才放下了手中的书籍,刚端起茶盏想要抿上一口,才发现站在院落门口的素袍公子,顿时吓了一个激灵,茶水洒了一地。

素袍公子与紫衣婢女这才移步走入院子中,院子中的摆设实属简陋,除了寥寥几盆疏于打理的盆景外,几乎到了一清二白的地步。

素袍公子在院子的石桌前坐下,紫衣婢女站在身后,形影不离素袍公子左右。

四下无人,知县大人急忙起身,刚要跪倒行礼却被素袍公子一把抬住手臂。

虽不知素袍公子这一举动何意,知县大人仍是毕恭毕敬道:“王书之参见皇子殿下。”

素袍公子佯怒道:“诶,我说王大人你可是葫芦镇的朝廷命官,位高权重,给一个外乡人行这么大的礼节,要是让有心之人看见,本公子的身份不就泄露了?本公子此趟亲自涉险南下,本就如砧板上的鱼肉,你这是要把我往火坑里推啊,好大的胆子!”

王书之心领神会,连忙改口道:“公子,你就是再给书之十个胆子,书之也不敢啊!”

素袍公子缩回手,把玩起手中的象牙折扇:“快坐下吧,一个堂堂知县给外人下跪,成何体统。”

王书之使劲摇头道:“君臣之间,礼节理当分明,况且公子哪里是外地人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紫衣听出了弦外之音,面泛忧色微微皱眉。

素袍公子放下折扇道:“本公子说可以就可以。”

王书之听后急忙起身,但仍是有板有眼地行了一礼后才坐下。

素袍公子有感而发道:“真想不到你这块顽石也有开窍的一日,从前的内外方正如今的外圆内方,看来陛下将你流放至葫芦镇之举是对的。”

王书之笑而不语,将先前翻开的书籍合起,整齐地叠在那堆书籍上,一举一动尽显文人惜书如命的习惯,又为两位客人各自沏上一杯清茶。

素袍公子拈起一瓣茶叶放入嘴里,细细咀嚼品尝甘甜,用折扇轻敲着石桌说道:“王大人啊,在陛下的治理下,如今天盛国力如日中天,在南境只手遮天,大有北上扫荡六合之势,到期时自然少不了你的用武之地。”

素袍公子吞下茶叶沫子道:“只是有些话你在我面前说无妨,本公子自认算是你的半个伯乐,本公子也不怕你说我黄婆卖瓜自卖自夸,要知道你能得到陛下的垂青,这里面少不了本公子的功劳,但这些话若是传到外头去,可就不太好看了,明白了吗?”

王书之又拱手行礼道:“书之明白,公子请放心,书之断不会在外头胡言乱语,更不会提及君臣二字,公子之恩书之自会铭刻于心露于肝胆。”

素袍公子点了点头,呷了口茶道:“本公子刚才去了趟龙马巷。”

王书之脸色忽然有些复杂:“公子可是去了趟李家?”

素袍公子答道:“过而不入,不过倒是看出了些蹊跷,尤其是那道门匾,上边写着的李府二字,与京城那座大家门第上高挂的门头如出一辙,皆为一人所书。”

王书之沉默不言。

素袍公子笑了笑,发问道:“王大人,你来到小镇有好些年头了罢?关于小镇里里外外的底细以及布局可都落实了?别忘了,这是陛下派你来小镇的目的之一,重中之重。”

王书之点头说道:“书之自然不敢违背圣旨,这家李府的底细我已调查得一清二楚,的确是与那位柱国大将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素袍公子起身来到一株泛黄失色的盆景前道:“王大人迟迟不动手,是心软了?”

王书之目光有些黯淡,摇头道:“属下只是认为时机未到,眼下正是天盛厚积薄发的关键节骨眼,不宜伤筋动骨。”

素袍公子摘下一把黄叶松手扬开:“还是说王大人心存慈悲,觉得那是百来条活生生的性命,所以下不去手?”

王书之再次哑然。

素袍公子没有回过头,手中抓着一片黄叶反复蹉捏,直至残叶支离破碎:“都说天底下最狠毒的杀招莫过于儒生执笔杀人,瞧瞧朝堂上那些个家伙便能一目了然,而王大人你却是个例外,本公子真不知该觉得好笑还是该钦佩。”

素袍公子话锋逼人道:“王大人若是觉得上天有好生之德,何不拜入佛门剃度出家?为何要步入官场尔虞我诈?恕本公子之言,王大人此举不叫心存慈悲,而是叫妇人之仁!乃官场庙堂之大忌。”

王书之始终没有说话,暗暗低下了头。

素袍公子双手负于身后,抬头望向高挂夜穹的圆月,叹了口气道:“你也知道,如今朝堂上上下下因选立太子一事分作了两派,虽然仍是有不少文臣站在本公子这一头,可与我那位手握兵权几乎笼络了满朝武将的二弟而言,根本就不值一提,儒生可执笔杀人,可也得有刀剑先行,否则手里头的笔便不再是利刃,而是一文不值的烂木头。”

王书之脸色难看地闭起了眼,深深吸了一口气。

素袍公子从夜穹上收回视线,回过神望着脸色难看的葫芦镇知县:“正是预见了这一点,所以本公子当年才孤注一掷,把所有的宝都压在了你的身上,希望能够借着北伐之机,打一场漂漂亮亮的翻身仗,让满朝文武无话可说,你倒好,竟要本公子前功尽弃。”

王书之开口说道:“属下无能,下不去手。”

素袍公子回到石桌前,语气平缓了一些:“一旦北伐的旌旗飘起,天盛国土将会扩大十倍百倍,军中素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一说,若是在外领兵的将领心存二心,陛下还能够安心端坐龙椅吗?”

素袍公子又道:“所以陛下才会不遗余力,将各大将领的家眷全部移居至京城,一来可以免去北伐的后顾之忧,二来亦能让三军奋勇杀敌,可大柱国却偏偏要剑走偏锋,故意隐瞒了一支于葫芦镇开枝散叶的血脉,到底是在盘算着什么,我想明眼人应该都能看得出来,若非陛下念及旧情,眼下又是用人之际,早该治他一个欺君犯上之罪,只授意铲除这支李家血脉却未殃及池鱼,已是陛下隆恩浩荡,要知道葫芦镇向来是朝廷的重中之重,能将这么一支血脉悄无声息地安置于葫芦镇,占尽此地福缘,积攒祖荫天时,上上下下必定牵涉甚广,断不可能是那位尚书大人一人之手笔,若是陛下龙颜大怒,下旨扯出相关党羽,那么朝野上下定会遭遇前所未有的动荡,难道王大人真想看见京城血流成河?”

素袍公子重新在石凳上坐下:“其实这也是陛下对你的一个考验,你若是连一支李家血脉都拿捏不住,纵然腹藏锦绣,又如何能够在北伐战场大展拳脚?你可知那才是真正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王书之深深愕然,之后豁然大悟,低首作揖道:“属下明白了,自当亡羊补牢。”

素袍公子端起茶杯,吹起一口热雾。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