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笑读朱元璋 > 第110章 清一色的文盲

第110章 清一色的文盲

小说:笑读朱元璋作者:枫叶寒霜字数:3434更新时间 : 2020-09-02 22:58:23
  军队改革已经收拾了差不多了,接下来我们看看另外一群人的命运。
和武臣比起来,这群人对朱元璋的威胁明显要弱很多。
为了向以后的军权开刀,朱老大可以说是拿**部门做了一次极其有意义的实验。
从表象上来看,他们这群人的存在并不会直接威胁到朱元璋皇权。
他们这个群体叫做:文人。
这些人手里一没兵二没卒,每天干的事情无非就是拿着笔杆子四处晃荡,看着哪里不顺眼了就用文人特有的方式调侃一句。
写上几幅对联,编上几句诗词。
表面上文字华丽,大气磅礴,完全一副称赞表扬的意思。
不懂的人以为是夸他,还乐呵的向人家道谢,说您老太客气了,我哪有你说的那么好!
可是实际情况却是人家连你祖宗十八代就骂了个遍,而你自己却还不知道。
这就有点人家都把你给卖了,你还傻不拉几的给人家点钱的意思。
朱元璋也明白这个道理。
他从小读书少,虽然当了皇帝以后他尝试着自学过,但是和那些从小就舞文弄墨的文人相比,自小底子就弱根基就差的自己再怎么学也不可能追不上他们。
他知道这群吃饱饭没事干的家伙瞧不起自己。
和他们比起来,自己不过就是个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武夫。
和被自己干掉的张士诚差不太多,都是一样的山炮。
他们这群人骂起人来,都不带脏字。
典型的笑里藏刀。
口蜜腹剑。
就是这群柔软的文人,朱元璋对他们同样不放心。
虽然这些文人不至于直接威胁自己的皇权,但是他们同样不好管教,为了管理好他们朱元璋给他们安排了另外一个老大。
他就是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
他不仅是文臣之首,而且他还是朱元璋的老乡。
为了彰显李善长的身份地位,朱元璋还给他配备了一个官职,这个职位在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它是中书左丞相。
左丞相就完全等同于皇帝的秘书,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管理这些文臣递上来的奏折,然后逐一分类,重要的交到皇帝手里,破事一件的则有丞相全权处理。
至于说这个事情到底是大是小则由丞相一个人说了算!(大家从这一点应该就可以看出问题。)
朱元璋以为自己这样安排可以万事大吉。
但是现实告诉了他,他把这些事情想的太过简单,很快他就会因为这种安排吃上苦头。
在安排李善长工作的时候,他似乎忽略了另外一个人的存在。
这个人是刘基。
我个人认为刘基对朱元璋给他的职位安排和爵位分封上并不是很满意,但是他口头上并不敢说,所以他使用了另外一种方式发泄心中的不满。
政治武器。
而他首选的进攻对手就是文臣之首的李善长。
刘基在心底根本看不起李善长,甚至对他有一些蔑视。
因为这个家伙除了会写写文书做做内勤工作以外,他什么都干不了。
这些东西做为文臣的自己也可以做得来,甚至比他做的还好。
除了这些,李善长还有什么特长么?
没有了!
打仗他比不过自己,调兵遣将他弱于自己,论兵法策略阴谋诡计他更不是对手。
可是凭什么偏偏这样一个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的货色,却能骑在自己的头上拉屎撒尿耀武扬威,
凭什么?
就因为他是朱元璋的老乡么?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太便宜他了!
朱老大还把他比作为萧何,他配得上萧何么?
不配,他比萧何差远了。
还封他为天下第一功臣,简直可笑。
他根本就配不上天下第一功臣的称号,这个称号应该给我才对。
得想办法赶走了。
如果赶不走的话,那就只能……
在内心极度不平衡的情况下,刘基开始寻找李善长的弱点。
-朱元璋离开应天以后,把朝廷里的事情交给了刘基来管理。
这就给刘基留下了下手的机会。
这个把柄缘起一个人,他叫李彬,这个李彬犯的事是贪污受贿,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做巨额资产来源不明,发现这一情况以后刘基决定要杀了他。
但是李善长不同意。
李彬是李善长的亲信,他绝不同意自己的亲信因为这事就被砍脑袋,但是他又知道刘基和自己不是一路两人可以说是绝对的政敌,敌我双方根本尿不到一壶,于是他托其他人向刘基求情。
但是刘基不吃李善长这一套,他决定把这事捅给了朱元璋。
于是他写了一封信给了朱元璋。
他相信只要朱元璋看到这一封信,李彬就一定是死路一条。
刘基猜的没错,朱元璋果然批准了他的请求。
但是让我想不通的是朱元璋把批准后的信件并没有直接发给刘基,而是给了李善长(这里面有点意思。)
我相信依靠朱元璋的关系网,他不可能连这最基本传信的事情都会搞错。
既然是这样的话,那就可能存在另外两种情况。
一种是被李善长给截留,但是这种情况按照朱元璋的做事风格基本不可能存在。
当然我不否认历史上有很多皇帝的信件被某个大臣截留的情况,但是那些皇帝基本都是些昏君,是一群好色之徒无能之辈,但是朱元璋不一样。他虽然好色但绝非无能,不然也不可能独闯天下。
如果上述假设不成立的话,那就只剩下一种解释。
这封信朱元璋就是故意写给李善长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有好戏看了。
刘基把这事情推给朱元璋,朱元璋给了处理一件以后再把李彬的事情直接推给了李善长处理,让他自己解决。
反正我给你的处理方案就是直接砍了他,就看你李善长执行不执行了。
如果你按照我的命令执行的话,那咱们什么都好说。
如若你胆敢不执行,哼哼,那你的脑袋就等着搬家吧!
我个人认为这些都是表面上的文章,这里面还有深层次的意味。
这更像是朱元璋做的一场局。
朱元璋是裁判。
刘基和李善长就是两个敌对的打手。
他们两人在场上打得死去活来,而朱元璋在一旁看戏。
这场党争中朱元璋就像是一个幕后推手,完全不怕事大。
朱元璋之所以把信发给李善长,就是要让两人互斗。
用我们通俗点的话来讲,就是让他们狗咬狗,继而演变成为两个党派之间的互斗。
等两党打得差不多了,他再出来收拾残局。
随后将两党所有人马连根拔起。
按照后面的事情发展,这种解释也才符合朱元璋的一贯作风。
而当这封信传到李善长手里的时候,他正在忙一件事。
求雨。
因为天气大旱,好长时间不下雨,李善长正忙着组织人马向天求雨,这些人里面就有刘基。
雨还没求来,杀人的政令却先来了。
这时候恨得压根直痒痒的李善长想到了一个既可以延缓斩首也可以做为攻击刘基的办法。
他询问刘基:今天正在求雨,在这个结构眼上杀人似乎不太吉利吧!【今欲祷雨可杀人乎?】
又是迷信的老套路,李善长还是希望能保全李彬。
但是刘基的回答是:杀了李彬,天必下雨。
这还能说什么。
刘基的态度太明确了。
李彬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活了。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杀了。
李彬就这样被砍了。
就死在了李善长的面前,刘基的刀下。
这时候李善长肺都要气炸了。
他没想到刘基这么不给面子,自己都低三下四的求他了,竟然还是这么不通情理。
既然这样那没办法了,既然你不仁,休怪我不义。
你不是说杀李彬天必雨么,那好,我就看看老天它下不下雨。
如果不下雨那你刘基就死定了。
而最后的事实告诉刘基,下雨和李彬没有半毛钱关系。
李彬死了以后很长一段时间老天还是没下雨。
这下李善长不干了。
他终于抓住了攻击刘基的机会。
于是李善长开始拉拢一批人,在背地里向刘基进行政治攻击。
他拉拢的这批人很有地域特点,因为他拉拢到身边的人基本都是朱元璋老家附近的人马,
他们有一个杰出的特点:清一色的文盲。
史称:淮西集团。
而刘基也知道自己惹到了厉害角色,但是做都已经做了,害怕也没有用,所以他也拉拢了一批人马,这些人大多都是一群文人,很多都是他的老乡。
他们同样有一个特点:一溜烟的文人。
历史上称他们为:浙东集团!
于是乎,文人对文盲的战争正式打响。
正在双方打得火热,谁也瞧不上谁的时候,一件不巧的事情突然发生,刘基的老婆突然去世。
老婆死了,这在古代可是大事。
做为老公的刘基需要回家守丧。
守丧期限是三年。
俗称:丁忧。
按照古代丁忧的习俗,在这三年时间内,做为丈夫的刘基什么都不能干,只能在家吃斋守坟。
事情已经发生了,毫无办法的刘基只能向朱元璋请事假回家。
这就给了李善长一个充足的进攻时间。
知道刘基要回家的消息以后,首先高兴的肯定就是李善长,他终于可以全身心的向刘基展开攻击,而不需要害怕这个家伙进行报复。
但是让李善长没想到的是刘基在临走之下留下了另外一个人给自己当诱饵,这个人是他的老乡,同属浙江集团的杨宪。
看过前面章节的人应该还记得杨宪这个名字,他就是告发朱文正通敌张士诚准备谋反的那位大哥。
这位仁兄可以说是一个彻彻底底的间谍。
而这一次他又被刘基给策反,继续开展对李善长的情报收集工作。
并不时的向刘基汇报这里的情况。
但是杨宪不知道的是,在他的身边朱元璋同样还安排了另外一个人,专门监视他的一举一动,而此时他通信给刘基就已经宣告了他加入到了浙东集团战斗序列。
同时为了打击李善长,他向朱元璋说了一句话,一句绝对不该说的话。
李善长无大才,不堪为相。
这是朱元璋最不想看到也最为痛恨的事情,情报工作讲究的就是一个真。
你可以传递情报,但是你不能骗我。
我平生最恨骗我的人!
所有骗过我的人都该杀!
这也为他后来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