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无敌书生 > 第六四章 一个人的乡试

第六四章 一个人的乡试

小说:无敌书生作者:叫我酱油哥字数:3087更新时间 : 2019-02-21 19:06:34
  如果一个考场里,有许多考官和大兵监考,而考生只有你一个,你会不会感到紧张?

  现在卓越就面临这样的情况。

  太子妃和汪洋的奏折绕过理政赵王,直接送到老皇帝手里,老皇帝对卓少师的后人产生了兴趣。为了表彰他在这次打击粉三太子的行动中的大功,破例为他提前举行了举人资格考试,一切奖赏视考试成绩而定。

  当然,考生只有他一个,其他考生还有等正式的春闱日期到了才能考。这次不仅考作诗,还加了码,加考经义和策论。

  而且,听他们说法,如果这些都通过了,有可能还加考其他的东西。总之,直到他实在过不了为止。看看他究竟有多大潜力。

  第一场,在律诗和律赋中任选一题,他选了律诗。考官打开一个黄封套,取出一张考题,道:“圣上亲笔命题,考生卓越拜领!”卓越拜领受体,打开一看,是《神童诗》的一句:“天子重英豪。”要求以原韵为韵脚,做一首五言十六句排律。

  审完题,卓越暗自叫苦,心说这老皇帝可真厉害,题目不难,问题是韵脚难。

  这个韵脚属于《平水韵》下平声的“四豪”,共计六十多字。虽然不是险韵,但大多数字意义都不吉祥,不适合做歌功颂德的试帖诗。还有许多同音字生僻字,虽然有,但却不符合这诗的意境,用了不但不能增色,反而破坏了诗歌的美感。

  卓越有些冒汗了。

  这情形被汪洋等监考看在眼里,暗自为他着急。说心里话,同属于东宫一派,汪洋私心里对卓越非常照顾的。卓越做的两首试帖诗他都看过,对于他的才华还是欣赏的。

  但是,今天的诗题目限韵他都看了。如果但这题目不限韵,或者只限韵不限于做试帖诗,都不难。

  但老皇帝却叫卓越用这没有多少吉祥意义字眼的四豪韵做称颂诗。的确难为人了。

  贤侄,恕老夫爱莫能助!如果诗歌这一关你都过不去,其他的就没有资格考了。你也只能领些赏银,做个富翁了。

  卓越审了几遍题,又把“四豪”韵的字眼在脑海里都过了一遍,突然灵光一现,提笔飞速写了起来。仍然一挥而就,文不加点,写完就交了卷。

  “小生尽力而为,叫各位大人见笑了。”

  礼部的考核代表和汪洋老太师一起阅卷,只见上写:

  赋得天子重英豪(限四豪韵)

  天子求贤事,谁陈社稷韬?

  贪欢非重器,报国是英豪。

  朝破青囊卷,暮披紫蟒袍。

  文能书露布,武可舞金刀。

  怙恶忧三士,锄奸赖二桃。

  水清鱼自跃,风劲鸟还翱。

  勒石燕然广,封山峻极高。

  致君尧舜上,名世法萧曹。

  汪洋看看,点点头,道:“难为你了。”交给了礼部派来的考核代表。礼部官员又从内容规范等各方面检查一遍,确认没有什么问题,就说:“可以呈交圣上御览,最后成绩,全凭龙意钧裁。”密封起来,预备等今天考题都做完后,以六百里加急送交御览。

  于是,又取出第二题,这是《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句话:虎兕出于匣,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

  这是孔圣人责备他两个学生的话。

  而这种命题作文,就需要应试者以孔子的语气,写一遍议论文,说明官员尽忠职守的重要性。

  卓越自幼受老师顾承业教导,古文有一定功底,不到半天,这篇命题作文写完了。涂改几处,又用工楷誊抄一遍,交了上去。

  三位主考官检查一遍,虽然比不上他诗才,但见解也有独到处,也没有犯什么禁忌,就封了起来。

  稍作休息,又出了策论题,这也是老皇帝亲笔题写的:

  都说前粉朝骨气天子是个勤政有骨气的好皇帝,前粉朝实在亡于天灾和流寇。你怎么看?如果你是那时候的重臣,该如果辅佐皇帝治理这个“乱世”?

  这显然是结合历史实例,写一篇策论了。

  卓越没有当过官,从政经验为零。但并不妨碍他通过自己的一些实践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何为勤政?

  夸父追日实际上足迹始终没有离开脚下的土地,而太阳却在天上,如此劳而无功能叫勤政吗?

  楚霸王力气再大,也不能揪着自己的辫子渡河。车夫再好,也不能在南辕北辙的情况下到达楚国。可见勤政也需要讲究方法的。

  涸辙之鲋,只需要一口水就能活下去。可有人却给它一个到遥远的东海借水的空头许诺。

  骨气天子时代连年天灾,百姓需要的是什么?绝不是东海借水一般空头的《罪己诏》,而是搞来粮食救灾。

  可骨气天子干什么?朝堂上,温惕仁和周敦儒两个朋党奸臣扯皮,外面又一直横征暴敛。百姓易子而食好要交丁税(人头税),在民不聊生的情况下还要求百姓忍气吞声。

  对于这些,骨气天子毫无办法。

  当真是可忍孰不可忍!

  小民无告而被迫铤而走险,作为一国之君的骨气天子一点责任也没有?

  前朝贞观天子说:社稷为舟,而民为水。水可载舟也可覆舟。既然骨气天子无法整顿吏治,无法安抚灾民,那么就百姓自己来。

  于是有了燎原之势的暴民,杀不胜杀,剿不胜剿。骨气天子的骨气,也只能支持他走到后山,吞金自尽。

  至于他临死遗照说:任凭群贼分裂朕的尸体,无杀百姓一人。

  他可能忘了,围住京城要取独夫性命的,恰好是被他逼得走投无路的百姓!他刚愎自用,至死不悟,也太可悲了……

  当然,卓越原文是骈四骊六之乎者也的古文。如果照搬下来,恐怕读者大大们受不了其中酸气,故此用现代文阐述大意。至于他议论是否正确,则见仁见智,就不妄加评论了。

  汪洋见卓越奋笔疾书,一手漂亮的洗马体书法,也非常好奇,凑近一看,不由得出了一身汗。

  抨击朝政,借古讽今。如果被有心挑刺的御史奏上一本,他这辈子就交代了。

  可是,他写得正起劲,也无法打扰于他。

  卓越全神贯注,投入了阐述里。他又想到醉香楼那些粉朝遗老遗少粉饰历史小姑娘的事,他们的荒唐论调至今历历在目。于是继续写下去:

  若说天灾,哪朝没有?尧时有十三年水患,“汤汤洪水方割,浩浩怀山襄陵。”难道不必大粉朝严重得多?

  要说前朝留下来的烂摊子,治理水患得鲧一味地加高河堤,而不知道疏通,导致到了舜帝时期,百姓只好住在高山上。难道不必骨气天子的父兄留下来的烂摊子更加严重?

  可是,为什么尧舜没有亡国,而骨气天子就偏偏亡国了呢?那是因为尧舜都是有道的明君,他们心里装着百姓,知人善任,任用有才干的大禹去治水,而不是只会写空头的《罪己诏》。

  大禹与手下同吃同住同劳动,据说忙得三过家门而不入。腿上累得没有多余的脂肪,又得了严重的关节炎,只能箕坐而不能盘腿。就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凭借着疏通河道的正确方法,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拳拳的爱民报国之心,硬是把水患平息了!

  骨气天子呢?向大臣募捐,连老丈人的钱都借不来。更别说与百姓同甘共苦了。德行不如尧舜,勤劳不如大禹,又舍弃大禹这样的贤才不用,而偏偏任用鲧这样不切实际的腐败无能官员治理百姓饥饿这个洪水,不乱又等什么?

  “好犀利的文笔!”汪洋暗自叹息。老夫老了,后生可畏啊。随即又想,贤侄啊,这可是考较你学问的时候,别只顾了吐槽啊。赶紧写你的见解吧,这才是最主要的!

  卓越似乎也意识到了这点,笔锋一转开始写自己的见解:

  小生生的晚,没有赶上那个时代,可是凭借着三十年前本朝的一些史实,略微说一下自己的一愚之得。

  那时候,当今御极之初。天降大旱,又有蝗灾为祸。但吾皇圣明,既总结了前朝经验,任用萧统勋这样的贤臣。圣上减税筹款以身作则,文武百官齐心协力,百姓勠力同心,终于消灭了蝗灾,使得国泰民安。骨气天子见此,岂不愧杀?

  小生觉得,治理百姓,就如圣人所言:不怕穷,就怕分配不均匀。富者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这就有违圣人遗训。只要圣上贤明,使得朝堂无贪墨之官,民间无饿死之民,自然可以保证江山万年常在。

  只可惜,骨气天子时期,藩王实封,地主兼并,百姓民不聊生,任凭诸葛重生,张良再世,也无力回天。

  当今以古为鉴,亲贤臣,远小人,以仁义治国,正是长治久安之道。

  写完了,吹吹墨迹,交了卷。

  汪洋点点头,交给礼部派来的代表。

  皇宫里,老皇帝看到卓越的答卷,点点头:“诗写的不错,字也好,论文也说得过去。”最后看了这篇策论,击节赞赏:“来人,立刻雕版,全文刻印,张贴与全国各地,給那些自不量力的家伙、这山望那山高的家伙、包藏祸心的家伙们看看。怎样才是一个负责的王朝!”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