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大师 > 第一百四十一章三教浅析 十五)

第一百四十一章三教浅析 十五)

小说:大师作者:凤聆天音字数:0更新时间 : 2019-05-08 13:41:28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这诗,用其优美的词句所表达的意思大概是——告诫我们后人要珍惜环保(呵呵)。

        但是,硬要用我们今人的眼目标准牵强附会的来解释下,也可以现有饮水同源、人人平等的意境在里边。而时至今日在印度这个神奇的国度里,因为还处于种姓制度传承的顽劣性的笼罩之下,所以各色人等在相处间,像‘畅怀共饮’这种事情是绝无可能滴。

        也就是说,在印度只要是高等种姓的人,宁愿渴死也不会去触碰低等种姓人喝剩下的水。

        这个问题严重不?像不像我们的‘君子不饮盗泉水’?

        估计现今的学者们,在研究印度的历史这些问题上肯定有些头痛。为什么呢?人家本来就不注重这些,譬如;印度人在时间观念很是模糊,所以在佛经上经常会出现‘一时’这个名词。还有印度人对于数目多的数不清的东东,一概认定为‘四万八千’......等等等等。

        都是知道的,历史学家所要求的是关于史上所生过的事件的精准记录,而印度人给他们的是模糊学,扔下厚厚的一堆,说:“你去好好研究吧。”

        其实,很多前往印度且在那里生活了一段时间的人,回来吐槽当地的奇怪习俗的文章很多。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度娘,在此就不列举了。

        由于世界上的民族多种多样,自然风俗各异。所以,对于人家的习俗问题,虽看着觉其另类也不好去作过多评判。但是,我们要看到的是——正是由于这种做事情大大咧咧、不太计较的习俗文化传承,佛教才能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孕育、生长。

        既然说到这里,就讲些题外话。

        我们现在有些青年人,动不动就在网上表文章嘲笑印度人,蔑视的称其为‘印度阿三’。在此不得不说,这些行为是带有误解和错误的。

        佛陀曾经和弟子讨论说起过,在这个世界上给人以极大伤害的行为,不是剑创而是恶语中伤。所以这算是佛家给弟子的戒律,忍辱、不恶口的由来。

        这是因为,剑创本身还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平复。而当你故意去恶语伤害一个人的时候,就很有可能这人一辈子都是对你‘相思入骨’滴。我们中国不是有句老话说,伤者了什么都是不要紧,只是别伤了心。对不对?

        我们再来看看,印度文化上的种种‘外道’现象。

        要说起‘外道’这个概念,我们中国人其实统称为‘外道旁门’。

        什么是‘外道旁门’?这里不得不引用南怀瑾先生的论述如下。

        “我几十年前写《禅海蠡测》时就说,宗教都是排他性的,排斥人家,像做生意似的,只有我卖的是真货,别人都是假的。真正佛法不是这样,是包容一切的。你去看看《华严经》,那里就说佛在各个地方的名号不同,有叫祖,叫帝,叫仙,其实都是佛。所以我在书中讲,什么是外道?外道也是道,是外头那一条路,走得比较迂回,要走得几千几万年才走回来。旁门呢?旁门也是门,你说是狗门也是门,也可以钻嘛!只不过比别的门困难一点。以这样看世界才能包容。”

        看看,其实往扩大了说,我们中华文化的很多学说,都是由道家分流而出的,其中就包括了儒家、中医等等。我们都知道,道教是三教九流无所不包的。总不至于,生了大病还硬挺着不去看中医吧。所以,不要一说起‘外道’就撇嘴轻视。

        就相当说,于好的东东可以拿来做好事情,当然也可以用于作坏事,关键还是在于你这个人。

        要打比方说;就如同一把犀利菜刀,把它来切菜做饭本是一件最为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结果到您这儿,非要将它用于‘左青龙、右白虎’这类道上事物争斗之中,那就有些不妙了。

        所以,在大乘佛法的观念里,好于坏,并没有严格的区分(相对于本体而言)。

        在古印度,可说是学派林立众说纷纭的局面。我们不妨选择其中的几派来看其的主要学说思想:

        瑜伽派:瑜伽派的哲学思想,本来与数论派如出一辙。只是数论的宗旨,大有倾向无神论的成分;瑜伽派却建立然一尊的神“大自在天”。瑜伽的意思,有冥想观行,天人相应的作用,所以有的译为“相应”,有的意译为禅、禅思、禅观。

        《瑜伽经》立为四品:一、三昧品,由禅定中的觉受,阐述三昧的本质。二、方法品,阐述入三昧的修炼方法。三、神通品,阐述神通的原理和它的种类。四、独存品,阐述最高的目的,达到无系缚,绝对自在的神我境界。

        顺世派:这一派的学说,相似于近代的唯物论,又近于现代新兴的存在主义。因为他们的主张,都是依循现实世间,执着情想而建立理论,所以叫做顺世派。

        顺世派否定一切宗教的权威,认为除了直接感觉以外,没有可以相信的东西,用推理所得的结论,也是靠不住的。这个世界,除了可以看得见,触得着的地、水、火、风四大物质以外,没有一物是真实的存在。四大互相集合,构成一切生物和人们的身体生命,产生感觉和知识,像酵的物体,自相变化一样,精神的现状,也是物理的作用。总之,离开物质,就没有什么叫做精神的存在。所以人们只须凭自己的感觉所欲,猎取快乐。在有此身体存在的期间,满足自己的**,便是人类究竟的目的。快乐世界以外,不会另有什么理想世界。

        他们充满着浪漫情调,和物质主义、享乐主义、消极主义等思想很相同。他们主张自然无因论,唯其无因,所以无果。他们歌唱说:无天堂,无解脱,无精神存在,无他界此方,因此也没有业果报应。其实,这种思想,在人类的矛盾心理中,永恒而普遍的存在着。

        在释迦牟尼传教的当时,这个学派,也是很有力量的。

        富兰那迦叶说:一切没有善恶,也没有罪福的果报,也没有上下等业力的分别。这种思想,似乎因顺世派的观念而来。

        珊阇耶毗胝罗说:有两个要点,第一推崇世间现实的权力。第二存有宿命的观念。他们认为王者所作自在,物死又可重生,人死也可重生,犹如草木的秋杀冬藏,春来还自重生,所以人死命终,还来生此世间。至于一切苦乐等级,并不由于现在世的造业而来,都因为过去的关系。现在是无因的,未来是无果的。但现在的行为,若持戒勤修,努力精进,遮盖现世的恶果,可以得到无漏。因得到无漏,可以尽了过去的业力,能够使苦都尽,众苦尽了,便是解脱。这种思想,似乎因数论的因中有果论而来。

        迦罗鸠驮迦旃延说:认为人若杀生,心理如果无惭愧,结果就不会堕在恶道。犹如虚空,不受半点尘水一样。如果有惭愧,就入地狱,犹如大水,渗透滋润大地一样。一切众生的生命,都是自在天所造作。所以人没有罪福可言,人类的行动,都是机械的,造就这个机械的巧匠,便是自在天。

        ......根据以上古印度流传的种种学说,就可以推测得出,佛陀他老人家当年所要教化众生的环境场所,着实看去很是不算理想。但是这些‘外道’也不是,光说不练假把式喔,有很多还是要修行的。

        他们到底是怎样修行的呢?在此就用大家熟知的婆罗门教修苦行来说明下。

        印度的苦行僧是印度盛行的修练方式,常有苦行僧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带着象征湿婆神的三叉杖,边走边吟诵古经文。苦行僧必须忍受常人认为是痛苦的事,如长期断食甚至断水、躺在布满钉子的床上、行走在火热的木炭上、忍酷热严寒等事情,来锻炼忍耐力和离欲。

        为什么他们要如此极端的摧残自己的身体呢?

        原因就是印度教认为,人需要经过多次轮回才能进入天堂,得到神的关照。而有些人希望能走捷径,在此生就得到神谕和真经,苦行僧就被认为是这样一条捷径。

        修苦行这种行为,现今的印度也还是大有人在滴。

        小子曾经在网上见识了两位;其中一位,像是没有老师回答问题的缘故,以至于坚持举手四十多年不放下(当然其手臂已经枯化,他老人家就是现在想放下来,估计也是不易。)还有位,不知是否为了显示自己的硬气功功夫已经到位的缘故,经常在脖子上悬挂很多的黄金饰品,颈骨照样‘真坚强’。

        他们这些高人的所作所为,虽说看图有些搞笑,在下观摩后不禁叹为观止、自觉愧服。

        至少他们能够征服自己与身俱来的享乐思想。但是这种行为,真是有其意义吗?

        给读者的话:

        至于这些天断更的原因,在下就不做说明了(言多必失,就不诚信了,呵呵)。现在的想法是,尽量多码字,待这篇小说完毕后就去打工。希望大家体谅一下,自己不会半途而废的,谢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