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东汉末年枭雄志 > 一千一百六十八 那他袁氏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啊?

一千一百六十八 那他袁氏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啊?

小说:东汉末年枭雄志作者:御炎字数:0更新时间 : 2020-06-09 10:07:41
袁嗣来到皇宫之前,也设想了一些郭鹏找他谈话的内容。

        可是再怎么设想,他也万万没想到郭鹏居然要与他商量联姻的事情。

        这一看就是蓄谋已久,绝非临时起意。

        袁嗣有点慌。

        “陛下……这……”

        “我嫡长子瑾已经成年,成婚,自然不能算,但是我嫡次子珺,年仅十九,尚未成年,尚未成婚,正想着他快要举办冠礼了,冠礼之后就该给他张罗婚事了。

        我也一直都在为这个事情发愁,不知道该选择哪家女儿给他做妻子更合适,结果就想到了你家,袁卿,你说巧不巧,我嫡次子与你家女儿的年岁相当,身份相对,正好合适,简直是天作之合。”

        郭鹏哈哈大笑,走上前来握住了袁嗣的手:“正好我一直都在想着该如何补偿袁氏才能让我心中好过一些,现在看来,与其折腾一些华而不实的补偿方法,不如结成儿女亲家。

        袁氏与郭氏结亲,那就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情,而是十年百年的约定,袁氏与我郭氏结亲,郭氏必然永远庇护袁氏,袁卿,你觉得我所说的怎么样?你愿意吗?”

        郭鹏盯着袁嗣,满眼都是期待。

        袁嗣眨了眨眼睛,嘴巴动了动,愣是说不出一句话。

        “高兴的说不出话来了?”

        “臣……臣……”

        袁嗣咽了口唾沫,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臣万万没想到,陛下居然……臣家破败,恐配不上皇子的尊贵。”

        “什么尊贵不尊贵的?硬是要说尊贵,我颍川郭氏数代研习律法,官职不过二千石,根本不如袁氏四世三公……不,算上本初,得有五世三公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袁嗣张着嘴巴,就是说不出反对的一句话。

        “那就这样定了,改日,我让礼部官员挑个良辰吉日,咱们就把这个事情定下来,也算是了结了一桩心事,你说对吧?”

        郭鹏哈哈大笑道。

        袁嗣扯了扯嘴角,露出了一个刻意为之的笑容。

        “陛下所言……甚是……”

        他说不出反对的意见,也不敢说,但是本能告诉他,这似乎不是什么好事。

        皇帝怎么会那么殷勤的要和袁氏结成姻亲之家呢?

        真的是为了向袁术表达愧疚,为了补偿袁氏?

        袁嗣还没想到原因的时候,郭鹏又开口了。

        “对了,袁卿,既然咱们已经结成了姻亲之家,是一家人了,这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有件事情,我可要拜托给你。”

        “啊?”

        “苏远,拿来。”

        “遵旨。”

        郭鹏让苏远把东西拿来,苏远很快拿来了那件【东西】。

        郭鹏接过,把那件【东西】递给了袁嗣。

        那是一张纸。

        一张上面写了字的纸。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句子不长,字也不多。

        袁嗣很熟悉,这句话出自易经当中的《象传》篇,这也不是全部,后面还有,但是就是那么一句话,袁嗣已经愣住了。

        然后他紧皱眉头,双手抓着这张纸,久久的盯着这张纸上的这些字。

        准确的说,不是看那些字,而是看那一个一个的标点符号。

        他不知道这标点符号是什么,但是隐约知道这是用来断句的,而且被这样一断,读起来确实十分通顺,完全不需要运用句读来自我断句。

        这的确也是袁嗣本身所知道的断句之法,他学的内容就是这样断句的。

        只是,句读藏于心中,而未写于纸上,郭鹏给他的这张纸上,却是把句读变成了一个又一个黑色的小点点或者小圈圈。

        看上去不起眼,却把句子完整的断开了,读起来,就算没有学过句读,也能知道该怎么读,进而产生自己的理解。

        “陛下……”

        袁嗣抬起头,疑惑地看着袁嗣。

        “这个,叫做标点,是我在长期的读书过程之中自己弄出来的,用来断句所用。”

        郭鹏从袁嗣手上接过这张纸,一边慢慢的踱步,一边说道:“我读书读的很多,在家乡是父亲教我读书,教我句读,到了洛阳,蔡公指导过我,先师卢公也教过我读经。

        可以说,五经各家家法我都读过,读书的过程之中,颇感五经各家家法之所以争论不休,谁也不认谁,主要就是断句方式不同,异字是小问题,断句方式不同是大问题。

        一句话,用不同的断句方式,就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而不同的理解就会让圣人的意思发生巨大的转变,从而造成你们各家家法之间无法妥协的争执,所以各家家法之所以出现,就是因为断句的问题。

        这个问题,句读并不能很好地解决,所以,我另辟蹊径,决定采取更加直观的方式,将经书的断句固定下来,该怎么断,就怎么断,就此固定,用这标点固定,然后公诸于世。”

        郭鹏转过身子,看向了袁嗣。

        袁嗣好像还没有反应过来。

        于是郭鹏就接着说。

        “五经家法虽然已经确立,但是,这不过是靠着我手中的权力强行确定的,还有很多人不服,还有很多人不接受。

        还有很多人正在想着学习谷梁还有左氏学派的作风,就算不立学官,朝廷不认同,他们也要继续传承下去,等到愿意认同的帝王出现,再把他们的学说扶上去。

        现在不过是暂时蛰伏而已,等我死了,他们还有机会,要是太子也不认同,那就再等,怎么着也能等到一个愿意立学官的皇帝。

        反正,他们会一直等,绝对不放弃,这是很大的隐患,好不容易统一的五经,若后世帝王一着不慎,再给他复立,那就麻烦了。”

        郭鹏说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袁嗣反应过来了。

        按照他的理解,皇帝是打算把其余的家法彻底打死,不让他们有任何重新复立的机会。

        所以才决定用标点符号把五经经文完成断句,然后公诸于世。

        让所有人都知道该如何断句,让所有人都学习这个正确的断句,学的人越多,则现有五经的地位越稳固。

        从而断绝那些圈地自萌的小圈子小派系的传承之路,让他们自生自灭。

        看起来,是挺不错的,这样做,似乎真的可以断绝那些在野学派恢复地位的野心,但是……

        如何断句,本来就是各学派秘而不宣的。

        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口口相传,不做记述,只有进入学派成为门生才能学习,之后通过举孝廉和公府复试进入政府,担任官职,走上仕途。

        如果按照皇帝的说法,把断句用标点标出来,让口口相传变成所有人都能看得到的,那不就意味着一个学派的立身之本公诸于世了吗?

        这样一来,只要能得到一册书籍,只要识了字,有基础的学习能力。

        不用花大量时间学习句读,不用得到名师指点,就能根据标点自己正确的学习,不用走弯路。

        这样一来,袁氏就不能通过私学和士子们建立起稳固的门生关系,这个关系就变得很脆弱,而且没什么意义。

        更进一步来说,断句之法都公诸于世了,所有人都能看到了,都能学了,就像把兜裆布扯下来让人肆意观看。

        那他袁氏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啊?

        这不就完全没意义了吗?

        袁嗣忽然想到了这个关键点。

        他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皇帝用标点把袁氏的断句之法都给公诸于世,然后固定,袁氏的地位就很尴尬了。

        顶点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