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三国之无限召唤 > 第0566章 幽州大战在即

第0566章 幽州大战在即

小说:三国之无限召唤作者:藤洛字数:2206更新时间 : 2016-04-01 21:01:26
  幽州,右北平郡。

  冀州一战,连战连捷的大好形势下,界桥一战惨败,公孙瓒痛不欲生。

  幸得刘备出兵相助,公孙瓒才逃得性命。

  回到右北平,公孙瓒终于养好心伤,决意重整兵马,再战袁绍。

  招兵买马,收得原籍鲁国邹县韦氏族人韦孝宽,又有猛将雄阔海来投,公孙瓒势力大增。

  右北平地狭人稀,除了驻屯军户,几乎没有人烟,非长久立足之地。

  在韦孝宽的建议下,公孙瓒突然出兵,抢占了渔阳郡。

  渔阳,是幽州人口大郡。

  北有长城为屏障,少有异族来扰。东南濒海,水产丰富。南面接壤冀州渤海郡,交通便利。

  中原战乱,难民纷纷涌来渔阳定居,公孙瓒占得此地,迅速恢复元气。

  幽州牧刘虞,身兼当朝太傅,领尚书台,为朝廷首屈一指的重臣。

  其有宽厚之名,无论对诸侯还是对异族,均以怀柔温和政策为主。

  而公孙瓒戍边,对北方各族极为强硬。凡有争端,必以武力解决。

  刘虞和公孙瓒对待异族的态度,截然不同,两人矛盾,由来已久。

  公孙瓒强取渔阳,刘虞心中不满,但为了息事宁人,只能隐忍。

  公孙瓒本就喜刀兵,疏政务。夺取渔阳后,更是变本加厉,只求迅速壮大实力,再与袁绍决战。

  增加赋税,强征入伍,治下百姓,怨声载道。

  更有中原迁来的世家大族,不胜其苦,暗中向刘虞求助。

  刘虞身为当朝重臣,又肩负牧州之责,多次派人告诫规劝,公孙瓒置若罔闻,置之不理。

  更有甚者。最近一段时间,刘虞为安抚周边异族,赏赐了大批物质,屡屡被公孙瓒截获。以充军资。

  刘虞终于按捺不住,决意出兵教训公孙瓒。

  ……

  刘虞有宽仁长者之名,和幽州世家关系最是紧密。

  决心已下,刘虞暗中联络世家望族,很快征集数万兵卒民夫。

  因其对北部异族态度温和。更有异族部落,主动出兵相助。

  短短一段时间,刘虞竟募得十万兵马民夫,集结于昌平、蓟县、安次一带,准备发兵渔阳。

  公孙瓒一向无视刘虞,皆因刘虞只知绥靖慰抚,而缺乏用兵的勇气。

  听闻刘虞竟募集十万重兵,公孙瓒也有些发慌。

  急招从弟公孙范,部属韦孝宽、田楷、单经、邹丹、关靖等人商议对策。

  长史关靖,胆小势力。听闻刘虞兵多势大,劝道:“刘太傅所怨者,无非我部截取其赏赐。只需退还物资,诚恳致歉,刀兵之祸可免矣。”

  公孙范等人,也皆出言附和。唯有韦孝宽,笑而不语。

  “孝宽之意如何?”

  韦孝宽轻松笑答:“某视刘太傅十万兵马,如泥筑草扎尔!”

  关靖急忙道:“伯珪将军,不可轻信韦氏,其勇武之徒。焉知轻重。听其言,则大祸不远矣!”

  公孙范也劝道:“刘太傅聚十万众,三倍于我,贸然出战。后果不堪设想。”

  “诶!”公孙瓒挥手制止公孙范、关靖,“孝宽有勇有谋,既有见地,何妨细说。”

  韦孝宽笑容不改,侃侃而谈。

  “刘伯安不懂兵事,虽有十万之众。其必败却有三:兵虽众,心不齐,其必败之一;将虽勇,乏谋略,其必败之二;势虽大,名不正,其必败之三!”

  公孙瓒大感兴趣。“何为兵虽众,心不齐?”

  “其虽有十万之众,然其五成得自世家家兵,四成得自北方各异族,只有一成,出自其自己手下。如此乌合之众,焉能一战?”

  关靖辩道:“即便其兵心不齐,然其手下宇文成都,勇冠三军;贺若弼有勇有谋,何来乏谋略一说?”

  “嘿嘿……”韦孝宽自信地笑道:“那宇文成都,虽有勇武,然不知谋统,护卫保驾,尚堪一用,使其指挥千军万马,无疑于自掘坟墓。至于那贺若弼,虽略有统谋,然只需略施小计,便可离间,何足为虑?”

  韦孝宽一番解读,甚合公孙瓒之意,公孙瓒信心大增。“孝宽继续说,何为势虽大,名不正。”

  “刘伯安重用之人,多异族。那宇文成都复姓宇文;贺若弼复姓贺若,均是鲜卑一族。《左传》有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彼以异族之人,征我堂堂大汉同族,如何能说服天下?此其必败之三也!”

  关靖见公孙瓒几欲被韦孝宽说服,更加恐慌,力劝道:“韦氏空有纸上谈兵之能,伯珪将军听其言,必遭祸事。”

  公孙瓒心意已决,并不听关靖多言,挥挥手,示意众人散去,而独留下韦孝宽。

  “以孝宽所言,某若迎战,可一战而胜乎?”

  韦孝宽道:“若令韦某为将,定可战而胜之。”

  “可!”公孙瓒毫不犹豫。

  韦孝宽躬身施礼,感谢公孙瓒信任重用,脸上却显出忧虑之色。“取幽州易,守幽州难,伯珪将军应考虑的,是如何应对与刘伯安一战之后诸事。”

  “咝……”

  韦孝宽所说,又中公孙瓒心事。

  冀州袁绍和并州刘芒,才是公孙瓒心头之患。

  即便一战而溃刘虞,夺取幽州。可是,袁绍会不会趁机发难?刘芒和刘虞关系要好,会不会兴兵为刘虞报仇?

  “袁本初和刘绛天,孝宽如何说?”

  “冀州袁绍,尚好应付。我军只需速战速胜,不等冀州做出反应,便夺取涿郡广阳等地,严密布防,袁本初虽有征伐之心,而无攻坚之力。”

  公孙瓒捋捋胡须道:“那刘绛天虽和刘虞交好,但并州兵马,多集中于河东、洛阳,不可能发兵吧?”

  “刘绛天发兵救援,无有可能。但其掌控朝局,只有缓和与其关系,并借助其力量,将军才能坐稳幽州。”

  “与刘绛天缓和关系……”公孙瓒犹豫了。

  他懂韦孝宽的意思。说缓和关系,是照顾公孙瓒的面子。韦孝宽的意思,直白讲,是让公孙瓒主动讨好刘芒,以期获得刘芒的支持,坐稳幽州。

  韦孝宽的其它意见,都甚合公孙瓒之意,唯有讨好刘芒这一点,公孙瓒不可能同意。

  刘芒,无赖小儿出身。

  当初初来幽州,送给公孙瓒白马义从最羞辱的一败,公孙瓒憋着一股劲要讨回颜面,焉能主动向刘芒示好?

  公孙瓒心有所想,嘴上不说。“就依孝宽之言,某全权授命孝宽,与刘伯安一战!”

  “韦某必不辱使命!”韦孝宽行礼后,仍谨慎地提醒:“与刘绛天之间关系,将军还需谨慎考虑,否则后果难以预料。”

  “某自有主张。”

  公孙瓒心意已决,整束兵马,准备与刘虞决战幽州!(未完待续。)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