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风云四十不惑 > 六

小说:风云四十不惑作者:芦予字数:3240更新时间 : 2021-03-07 14:06:21
  六

  毕业啦!离家三年后归来,乡村依然贫瘠如故。

  喜仔在一所偏远的山村小学任教。喜仔的实习期没有同大多数人一样留在城市,而是回到老家镇上的中心小学,因为大多数来自县市区的毕业生,毕业分配工作最终要回原籍地。为尽早地熟悉环境并争取留在中心小学,喜仔的实习期表现良好。但形势所迫,同一批毕业生都按照事先约定以服从分配的方式,去了更远的村小或者更偏远的山区,喜仔能够留在家乡已经非常好啦!喜仔便选择了一所离家不远的村小。

  村小在一处山坡上,一幢二层楼的建筑便是教学楼。教学楼里共有六间房,五个教学班分别对应为五个年级,老师们占用了其中的一间作为办公用房。学校共六个老师,平均年纪都在四十岁以上,多是兼两个科目或者更多,喜仔除了数学不教,整个年级的功课都由喜仔一个人承包。教室墙上的课表中关于体育、美术、思政课从未考核。来村小前,学校六个老师当中,唯一年轻的还是代课的老师,所谓代课,主要由学校或村里拿出一部分钱作为工资,聘请当地有高中或以上水平的年轻人从事教学,代课者大多数是在职老师的子女或亲属,代课转正的机会虽然渺茫,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希望还没有完全破灭。因工资待遇低,代课老师流动性也强,一些人陆续离开了,老师编制不足在村小一直是无法填上的缺口。和喜仔中午搭伙烧饭的校长是从外地的调来的,很少住在学校,每天骑着自行车早出晚归,风里来雨里去,近十年光景啦!他的调离报告也快申请了五年时间!忙碌的教学之余,孤独感经常占据着喜仔的业余生活。午饭后,校长喜欢午休,找个地方躺去了。空旷的校园,送走了所有回家吃午饭的学生,突然一片寂静。喜仔便独自在校园里闲逛,上月写出的信如同石沉大海,城里的女友坚决提出了分手。一个人以校为家,与繁华相距甚远,与落寞常相依!喜仔时常站在寂寞的教学楼上,登高远望,山坡下的村庄、河流、小路尽收于眼底。风从耳畔吹过,人却如此渺小,一个声音仿佛在耳边不停地缭绕:去远方!

  乡村的学校是宁静的!除了偶尔有领导视察外,整个校园和四周的村庄相看两不厌。村小的旁边是村支部,来了上级领导视察工作时,平时锁着的村部厨房便十分热闹起来。一天,村支书高兴地提着刚从附近山后的水库里打捞上来的新鲜鲢鱼,往井台边一放,熟练地提刀杀鱼。妇女主任不晓得从哪里弄了几斤猪肉,还有豆泡之类的,急急忙忙地也从外面赶过来。住在学校邻近的村会计从院墙旁边的地里顺来几把红的青的本地辣椒,连着几把豆角,中午厨房里的食材就齐全了。掌勺的通常是村会计,妇女主任打下手,她帮忙切菜、洗碗碟或者生火。到午饭时间!领导正好踩着点赶来!

  一张大圆桌放在厨房内,桌子围着十几个人,啤酒从旁边的小店里直接搬过来,没有酒杯,吃饭的大碗也很合适。主菜是豆腐烧鱼和豆泡烧肉,用大白铁盆盛着,两个大盆放在大圆桌上,占了圆桌的C位,热汽腾腾的,显得格外上档次。主菜旁边的盘里是一些花生米和豆角之类的时令菜,喜仔和校长也成为桌上的客。因不大饮酒,喜仔只在旁负责开酒或者倒酒。热情好客的村支书几杯酒下肚,脸色泛着红晕,他站起身招呼着大家给领导及陪同人员敬酒,同时不停地往自己和领导碗中满上酒,随着一声声:先干为敬!脖子便往后一仰,喉咙处一阵咕噜响,碗便底朝天了。俗语说:酒品如人品,他十分爽快而干脆!交杯换盏中,剩下一个个空的酒瓶在桌上。满桌子的空酒瓶,占据了桌面很大的一块位置,脚下的空瓶子不知谁不小心碰倒了,满地哗哗啦啦响声一遍。村干部要能喝!村妇女主任,是个能说会道的少妇,面容姣好且年轻,敬酒喝得多,话也说得让人心里舒服,领导不一会儿,就眼睛迷离起来,不时搂着她的小腰,悄悄地捏着她的白皙的小手,半推半就中,就把她的敬酒一饮而尽。酒足饭饱,领导坐着车子走了。一地狼藉,村支书也是醉醺醺地,他说下午就不回了,几个人留下来,到村部楼上的会议室打扑克牌,喜仔临时凑个数,妇女主任在料理完厨房卫生后,便过来换下牌技不熟的他。

  村干部们都是半农半官,家里都有农活,没有领导视察接待或开会任务时,很少到村部里来,厨房灶台洗一次可以管好几天,厨房前的洗菜池里也少有油渍漂浮。若是学校里来了客人,很少会留下客人吃饭,因为没有烧菜的地方。不善饮酒的喜仔每次喝高了,便会误事。因此,大家在一起喝酒时,喜仔属于酒桌上较为弱势的一类人,因为缺少酒精的作用,他在酒桌上几乎没有声音。



  转眼秋去冬至,学校和村部的围墙上贴了几则征兵广告。村干部和乡镇干部到村里来得次数更多。

  喜仔的大舅在村里担任了很多年的支书,让校长找喜仔谈话,说今年的征兵政策好,招大学兵,在岗就业的大学兵服役期间工资还能照发等等。一心想早日走出山村的喜仔决定去报名应征!喜仔父亲站在村口大树下,和爷爷商量了好久,毕竟喜仔是家中一根独苗,当兵吃苦可不是嘴上说说而已的。喜仔几次央求,父亲不为所动。大舅上门做思想工作,又听说表现好的可以在部队留下来,并且邻村老金家的细伢子,当了好几年老师,也有报名的意思,喜仔的父亲才慢慢地松了口。村上两个儿时伙伴也报了名,冬娃也在其中。

  体检十分严格,一群十七八岁的青年被带到县武装部,在离县城很远的郊外。武装部的围墙里面有集体宿舍,有宽敞的食堂,在一间间单独的教室内,穿白大褂的医生们仔细地检查着每一个走进来的应征青年的身体,诸如视力、嗅觉还有听觉等。一位白大褂边检查身体,边好奇地问喜仔:

  “你视力不错呀!上班了还去当兵,有志气!”

  白天排队体检完后,晚上大家都兴奋地睡不着,便都围在了一起聊天。

  邻村的小兵总是闷闷不乐的样子,说不想来应征,实在没有办法让镇村组干部整日上门吵烦死啦。冬娃却不这么认为,“当兵退伍至多后悔三年,不当兵可能是后悔一辈子!应征入伍也不是多大的坏事,”他如实说道。

  第二天回到家,冬娃没有通过体检的消息在村子上传开来,村里人异样的眼神,各种奚落冬娃的风凉话,让冬娃闷闷不乐,喜仔也不禁伤心一阵。

  清早,喜仔赶到镇上,上午和镇武装部长约好去大学进行政审!镇政府大院里有一辆吉普车,是当地去往县城的唯一交通工具,这天恰巧镇长去县城开会,部长与喜仔一行便搭顺风车去县城转乘火车。神情严肃的镇长,上身穿着白色的确凉,腕上戴着上海牌机械手表,头发往后梳理得油光发亮,他坐在副驾驶室里,一路上不苟言笑,偶尔回头和坐后排的镇干部交待几句工作,坐在后排的部长身子努力往前倾,不时点头应承着,却很少插话。坐在颠簸的车上,一路上不言语,喜仔感到十分的压抑,喘不过气来。开车的司机是喜仔的远房亲戚,时不时透过驾驶室的镜子随意地询问几句,喜仔的紧张情绪才逐渐散去!

  部长其实是个话痨,十分健谈,在火车上与其他的乘客聊个没完,他十分关心喜仔,悉心地打听喜仔家中的情况。政审完毕,他热情地邀请喜仔去他亲戚家吃午饭,好客的主人拿出了珍藏多年的酒水,精心准备几个家常小菜,一天的疲劳在美食中悄悄地散去。几番再体检、再审核,一同参加报名的熟人渐渐地少了,留下的都是准备和接兵的部队人员见面的。临出发的前一天,喜仔还沉浸于离家的不安和对未来的憧憬当中,然而,消息如风而至,体检最后一关被打下来了。来到镇上见到武装部长,部长十分惋惜地转告了相似的消息,喜仔默默地转身离去,离开去远方的夙愿就此了结。想到冬娃,也想到自己今后,耳边不停响起父亲安慰的话:没去也好!父亲的默默支持总是无处不在。

  身材不高的好友良当兵去了,这一去便是两年光阴。他是城里的兵,曾几何时,凡城镇户口的退伍兵回来会有工作安排,所以他偷偷地告诉喜仔一个窍门。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